(记者 王文 通讯员 居晓岚)近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竣工前扫浅工程正式进入冲刺阶段。为确保项目顺利收尾,项目部全体人员连日来克服天气多变、时间紧张等诸多难题,坚守安全底线,全力追赶工程进度。
去年9月17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全线正式开通使用,这是江苏省首条30万吨级深水航道。航道全长70.5公里,工程于2009年获批,一期工程、二期工程连云港主港区航道分别于2016年和2020年建成投用,二期工程徐圩航道于去年8月18日通过交工验收。
“主港区航道和徐圩航道相继建成以来,航道有所淤积,浅滩航段水深已浅于设计通航水深,为满足二期工程竣工验收和30万吨级船舶通航需要,我们从5月份开始实施竣工验收前扫浅工程。”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指挥部现场管理处处长赵越介绍,扫浅工程维护疏浚量合计2704.7万方,维护疏浚总工期约7个月。随着扫浅工程完成,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也将在年底竣工验收。
站在徐圩港区岸边,依稀可见海面上2艘耙吸船正在作业,通过艏吹管将泥土吹到陆上指定区域。“航道土质是最大难点,遍布硬黏土和密实粉土粉砂,还存在大大小小的钙质结核。”赵越表示,由于地质特殊,连云港港航道疏浚区的下层土质坚硬异常,黏性土层中夹杂大量结石,遍布了几乎所有施工区域,且厚度较大、分布不均,施工难度极大。
为了突破施工生产瓶颈,广大工程建设者集思广益,不仅发明了新型叶轮等设备,还通过将“智慧工地”系统全方位覆盖项目驻地、吹填现场、施工船舶高峰期,实现了现场管控可视化、安全管理智能化、生产信息数字化以及安检预警自动化。依托30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
我市是“一带一路”强支点城市,肩负着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中西部地区出海口的历史重任。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在开敞海岸淤泥质浅滩建设的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航道,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的建成投用,贯通了中国中西部连接世界版图的“海上动脉”,不仅进一步稳固了连云港港的国际枢纽港地位,完善了中亚国家出海口功能,还对落实推进“五通”对接“五路”要求,打造“一带一路”标杆和示范项目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