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7日连云港讯 东海县白塔埠镇山北头村村民李老汉今年八十岁,患有严重脑血栓,常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且失去语言能力,意识也含混不清,近乎“植物人”。发病初期,医生曾预言,老人最多活不过半年。而今,整整七年过去了,老人除体重减轻外,气色正常,饮食规律,乍看与常人无异。村民都说:“这多亏了好儿媳解三英贴身又贴心的照料!”
走进解三英家大门,见李老汉正安静地坐在轮椅上,面色白里透红,穿着干净整洁,没有任何所谓的老人味。而解三英正在认真地给老人揉搓手臂。说及七年如一日服侍公爹的经历,她始终表情轻松,面带微笑,仿佛在谈论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
1996年底,解三英与山北头村青年李其兵恋爱结婚,小俩口互敬互爱,认苦认干。几年以后,他们有了一双儿女,李老汉也从单位退休,一家五口温良恭俭让,其乐融融。到了2008年,小俩口一合计,家里的八亩地一个人种就够了,可以腾出一个人另外挣钱,于是李其兵远涉重洋去日本打工,三年过后回国,用多年的积蓄,在村中心水泥路旁建起了四间两层楼房。为了给两个孩子的读书、成长作长远打算,2014年,闲不住的李其兵再次告别妻子和患了两年脑梗、腿脚已不太灵便的父亲,踏上赴美国打工之路。解三英则继续在家中留守,一如既往照顾小的,服侍老的。
2015年6月,李老汉脑梗复发,虽几经救治挽回了生命,却已失去思考、站立和说话能力。倔强的解三英不信这个邪,出院回了家,她请人做了个类似幼儿学步车的装置,想让老人重新学走路;还扶着老人紧倚墙面,尝试锻炼站立和移动双脚,可都失败了,她只能无奈地接受老人瘫痪这个现实。
李其兵得知老人的情况,急着要回国,解三英劝道:“咱爸已经这样了,你就是回来又能怎样?放心,家里有我呢。出国一趟不易,你就踏实再干几年。”李其兵同意了,提出想看看老父亲,解三英就买来视频摄影头,安装在电脑上,让父子二人通过摄影头见面,以解思念之苦。
为了让丈夫每次看到老人都完好无损,减少牵肠挂肚,解三英用尽浑身解数,从居住环境、心理护理、科学饮食、防止褥疮等方面,像对待“宝宝”一样,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全方位关心和呵护。针对老人咀嚼及消化功能减弱的特点,她变换着花样给老人做饭烧菜,既要保证营养均衡,还要防止消化不良。给老人喂饭并非易事,常常喂进去一口,有半口顺着嘴角流出来,这样,几乎就是吃一口用餐巾纸擦嘴,一顿饭得用一个多小时。解三英对老人的居住环境十分上心,将老人安置在利于通风,光线充足的房间,保持空气清新,整洁,温度湿度适宜,床单被褥及时清洗、更换。细心的她还在老人的床边加上挡板,以防止老人坠床。在服侍老人过程中,虽然老人失去思维能力,解三英仍然用温和亲切的语言,有意识地寻找各种话题,主动跟老人聊天,交流,尽可能刺激老人的脑力和听力,延缓功能衰退。解三英还逼自己学会了理发、刮胡子这些手艺,为老人定期打理面部,让老人每天都保持利利索索,清清爽爽。
对瘫痪老人来说,褥疮是最常见也最可怕的并发症。在这里,至高无上的亲情埋葬了“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解三英对老人进行全天候、零距离守护,每隔几小时就给老人翻一次身,拍打后背,揉捏肩部,减轻局部组织压迫。还坚持每天给老人做一次全身按摩,并在关键部位重点按摩,使肌肉被动进行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解三英还特别注意老人的个人卫生,一年四季,每天都用温水擦浴全身,夏天天气过热出汗较多,每天都要擦拭多次。擦洗时顺便检查老人的皮肤是否有红肿、损伤、溃疡等。老人的体重近一百八十斤,翻转移动谈何容易,她只能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来硬撑着完成。
工夫不负有心人,自老人卧床以来,从未生过褥疮,更未复发过血栓。
大忙季节, 她田里家里两头跑,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就她一个人,她只能选择隔一个小时回家一趟,以防止老人滑下床或者有大小便。别看解三英为女儿身,干起农活来却并不输男人多少,晒粮收粮卖粮,全靠一己之力,一袋百十斤的粮食,她能扛起来就走,这都得益于她一米七的个头和壮实的身体。也正是凭借坚强的体格,她才以女人的柔肩硬生生扛起了一个常人难以承受的家。
然而,千辛万苦吃尽,解三英却坦然面对,从未向谁抱怨过,牢骚过,脸上始终带着自信的微笑,每晚还将姐妹们聚拢到自家门前,跳起欢快的广场舞。有姐妹打趣道:“你这里一把外一把的,还不够累呀?还运动个啥?”解三英却轻松地笑着说:“农活都机械化了,我只是做做家务,这点运动量哪够啊。”
当问及这些年照顾老人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解三英讲述了一段“打嗝”的故事。
2015年7月的一天,老人忽然莫名其妙打起嗝来,这一打就是连续不断,连天带夜,将老人累得是满头大汗,一天要湿透好几身衣服,看上去异常痛苦。老人的每一个嗝都仿佛在揪着解三英的心,她担心是病,忙将老人送进县医院,针灸、挂药水各种手段都用上了,折腾了三天,还是没有好转迹象,医生一时也束手无策。这下解三英急了,想起土方能治大病这句老话,她跑遍县城的每一个大街小巷,遍寻土郎中和民间医者,他们一听说是治打嗝,都摇头表示无能为力,山穷水尽时,忽然有个郎中答应开个方子试试,不包好。解三英看到了希望,立马答应开了三百钱的药,回来上午刚服下,下午老人就停止打嗝了,当晚一整夜也是平安无事,解三英不禁喜出望外。主治医生建议,出院吧,呆在这一天多花上千块。解三英拒绝了,她有自己的想法,花点钱没啥,万一这只是暂时现象,老人再犯病咋办?还是住在医院保险些。又住了三天,老人再未打嗝,这才放心回家。
这样,平静地过了两年,老人又打嗝了,症状与之前一模一样。解三英连忙去开上次的“特效药”,然而这回“特效药”不灵了,原因是老人产生了抗药性。怎么办?久经“沙场”的解三英并未惊慌,有了自己冷静的思考。人常说久病成医,而解三英经过这些年照顾老人,也悟出了一些健康之道。她找到本村医生,要求按照治胃病助的办法给药,她分析说,老人饭量一直没减,却不便运动,可能造成消化不良,产生打嗝现象。医生认同了她的看法,试着用了促消化的药,果然好转。经过一个多月不间断的治疗,老人打嗝的毛病至今没有再犯。
一次,老人早已出嫁的女儿提出回家服侍老人一段时间,替换嫂子喘口气。解三英却说:“你也有一大家人要照应,快回去吧!有嫂子在,绝不会让咱爸受半点委屈。”小姑子流出了眼泪:“嫂子,不瞒你说,即使我这个做女儿的,也做不到你这样……”
“快别这么说。老人是我孩子的爷爷,丈夫的爸爸,更是我至亲的人,服侍好他天经地义。老少齐全的家庭才最圆满,我只想尽力维护这个家的完整。”解三英乐呵呵地说。
2020年春节前,国内疫情突发,本打算回国过节的李其兵不得不继续滞留国外。解三英没有一句埋怨的话,反而通过手机视频安慰丈夫注意个人安全防护,家中一切安好,不用挂念,她会继续担当一个好儿媳、好媳妇和好母亲。
解三英说得好,做得更漂亮。如今,解三英的两个儿女已由翩翩少年成长为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并在母亲活泼开朗的性格、勤劳善良的品行、孝老爱亲的情怀影响下,浸染上了满满的正能量。2020年同一年,女儿考取了研究生,儿子参军入伍,成为全村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
用至真至纯的爱尽力维护家庭的幸福美好,这就是一个农村妇女朴实的孝爱之道。(徐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