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了一半面积出来,改养生蚝是更辛苦一点,但近海水质好了,为子孙后代留出路,值了!”昨日下午,西连岛村渔民吴波乘船到3海里外的蔚蓝海域起捕首批生蚝。就在上个月,他在全村第一个响应当地号召退养了部分近岸紫菜。作为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生产基地,享有“中国紫菜之都”盛名的连云港,养殖紫菜规模不增反减,今年起主动调减占用海域指标,到2025年不少于9万亩。
我市海域面积约1亿亩,浅海滩涂165万亩,海区水质肥沃,适合条斑紫菜养殖。截至2020年,全市紫菜养殖占用海域面积达51万亩,紫菜产业年总产值达到25.04亿元。虽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渔民们连续多年使用清除杂藻的酸剂、插杆及泡沫塑料浮体等废弃物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近岸海域。
是继续扩张紫菜养殖规模,还是引领整个紫菜产业转型发展?我市选择了后者。今年11月,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紫菜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红头文件”的形式“白纸黑字”提出压缩紫菜近海养殖规模,到2025年占用海域面积控制在2016年水平,即少于42万亩,引导养殖户逐步退出近岸滩涂养殖。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负责人潘绪伟介绍,为打一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市在全国率先成立覆盖到村居社区的四级联动湾长制,全面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快紫菜产业健康发展就是攻坚战中的重要一环。各县区层层落实责任,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上门入户开展政策宣讲等方式,鼓励海域使用权人转产作业,引导养殖户控制养殖密度,并向深水域转移。同时,渔业执法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严查违禁投入品使用、废弃插杆丢弃入海等行为。
紫菜退养,事关收益,一度遭遇广大渔民的不解甚至反对,但今冬头茬远海紫菜的丰收场景给大家带来了希望。昨日傍晚,在黄窝村紫菜加工公司,养殖大户陆红军忙着将一筐筐鲜紫菜卸车。“前几年近海水质确实下降,紫菜养殖病害多。”陆红军对新政策一度犹豫,他今年在深水域试养了300亩紫菜。从“头水”的收成来看,远海养殖亩产增加了25%,紫菜品质更好。
我市3个区域18个监测站点12月份的监测结果显示,近岸海域各点位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海域水质变好了。为了应对未来几年紫菜养殖规模压缩带来的“冲击”,我市又在提高紫菜产业附加值上下功夫。“鼓励发展‘紫菜+旅游’产业、紫菜产品电商业务、紫菜精深加工等,提高养殖户的收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薛学坤说,要让更高质量的“连云港紫菜”走向全球。(记者 胡柳君 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