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连云港连云区:“1521”工作法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2021-09-03 14:41:00  来源:连网  
1
听新闻

“要将‘1521’工作法标准化、体系化,调动多方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构建社区治理的内外循环格局……”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州湾街道棠梨社区内,来自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学者和社区全科社工们围绕社区治理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连云区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二批全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后,连云区锚定新坐标,注入新内涵,在探索建立“1521”社区治理体系过程中,不断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鲜活样板”。

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打造“五位一体”治理格局

“‘1521’工作法的核心在于以党建为引领,汇集全科社工专职、‘红管家’居民自治、志愿服务公益、社会组织协助、驻区单位共建5支队伍力量,搭建网格化服务管理和‘互联网+社区’2个平台,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连云区民政局局长李健介绍,目前各街道、社区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深度融合、相互协作的良好创建氛围和创建合力。

围绕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向更高层次跃升这一核心目标,连云区压实责任,理清思路,狠抓落实,引导全区49个社区(村)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由“社区管治”到“社区善治”转变,让社区治理能力更强,社会治理基础更坚实。180个“红色网格”、42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00余名“居民自治红管家”、500余支志愿服务队、万余家社区共建企业单位、116项“家门口”一站式便民服务清单……“1521”社区治理体系全区推广后,一组组数据凝聚起连云区基层治理持续优化的信心和底气。

创新协商民主机制 拓宽基层自治共治平台

“以前每天下班,都要赶着开车回家抢停车位。社区征求了我们意见,联合多方对咱们小区进行治理,现在家门口就能停上车,给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谈起社区工作成效,墟沟街道滨海社区中储粮小区居民姜文竖立了大拇指。这个有着2栋楼、92户居民居住的小区,经过改造提升之后,旧貌换新颜,不仅硬件设施得到提升,小区还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日常管理也跟上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改造工程从规划到实施,每一步都征集我们意见,邀请居民代表监督和验收。我们不懂的,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帮忙把关。”姜文告诉笔者。

政府来主导,群众为主体,群众的事由群众商量着办,共商、共建、共享,才能把老旧小区改造这样的好事办好。在实施“1521”社区工作法中,滨海社区党委书记耿晓蒙也进一步明晰多方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通过深入群众了解诉求,积极利用楼道长、居民代表等群体协商议事,充分发挥辖区内“红管家”、全科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和驻区单位等五支队伍作用,建立“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社区治理机制,如此才能实现精准施策,提升效能,成果共享。

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 打通为民办事“最后一公里”

通过划分“小网格”,打造“微单元”,实现“大治理”。在连云区,网格化管理已成为构建“1521”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云山街道平山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化作用,带动网格内党员群众主动参与,走访排查,将网格内住户家庭成员、居住地址和活动轨迹一一登记,制作成“网格导图”,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取得良好实效。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平山社区所在街道以信息化为支撑,推出微信登记小程序,居民群众通过扫码自主填写疫苗接种、健康码、行程等信息,形成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大数据,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精细化水平。

“我们放大‘1521’社区工作法效果,结合基层治理需要,已构建出以区为网格中心、以乡镇(街道)为网格分中心、以村(社区)为网格单位、以网格为基础单元的网格体系。全区共划分公共网格180个,网格员做到了100%配备,城市社区网格员专职率达到100%。通过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连云区政法委部门相关负责人说。(通讯员章勇 陈哲)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