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十几名来自泰州等地的驴友在连云港市后云台山附近游玩,一名男子降索时突然坠落受伤;
5月26日,一名女子和朋友相约游锦屏山,不慎迷路被困……
近期气温明显升高,不少喜爱户外运动的人结伴来到山林或景区游玩探险,却因不熟悉地形、追求刺激盲目走野路,导致迷路、摔伤和被困等险情频发,接连不断的求助令市急救、公安和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工作压力陡增。
十几名驴友登山一人降索坠落受伤
5月22日下午,市急救中心接到外地人小勇(化名)打来的报警电话,称他们是一支由来自泰州、宿迁等地的十几名驴友组成的探险队,来到连云港市连云区后云台山附近登山,谁知途中发生险情,一名男子在降索时坠落受伤,急需救治。
当天下午,市公安、急救、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组成的救援队立即出发前去救援。当天18时,记者也赶到了连云区中山中路李庵附近的一条山路边,此时民警、消防员和急救医生正与报警人通过电话进行沟通以确认救援路线。一名消防员在现场告诉记者:“求助人应该在靠近山顶的悬崖边,那里没有现成的山路,只能由当地向导带着救援队向上摸!附近的山路难走,如果不尽快找到伤者,天黑救援难度会更大。”
随后,民警、消防员和急救人员分成小组向山上摸索着前进,山上林木茂密灌木丛多,加上山坡上有不少表面湿滑的乱石,急救医生吴振业和同事们准备了一些必需的药物和急救器材后,又给救援人员配上了树棍,防止发生蛇虫咬伤和滑倒摔伤等情况。在向导的带领下,当天20时,联合救援人员终于找到了伤者和等待救援的驴友们,并将他们顺利转移到山下。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当天遇险的这十几名驴友来自泰州、宿迁和连云港等地,他们因为共同爱好户外运动通过网络平台相识,约定来连云港登山探险,但部分人员对探险区域并不熟悉。事发当日,一名男性驴友在数米高的山崖上准备降索,期间不慎坠落受伤。此次救援行动,救援人员一直忙到了当天22时才返回山下,不少人的胳膊和腿都被树枝和山石划伤,鲜血直流。
120:登山遇险多为盲目好奇所致
无独有偶,5月26日,一名女子和朋友在锦屏山游玩时,为图新鲜,选择了未开发的野路,导致最终迷路被困。当天,救援人员花了数个小时才将他们带到山下。
5月30日,记者联系到了市急救中心的吴医生。据他介绍,每年五六月都是户外救援求助的高发期,有时一天内市急救中心能接到多起求助,求助者多遭遇了迷路、摔伤、被困山崖、攀爬山岩时遭虫蛇等动物咬伤等险情。
吴医生说:“在救援过程中,被困人员往往会因体力透支或者受伤无法科学自救。之前曾有一名外地男子在连云港市花果山探险,盲目深入一处偏僻山崖边,结果在攀爬过程中摔伤昏迷。醒来后,他用仅剩一点余电的手机报警求助,随后公安、应急管理、急救等部门的救援人员和当地村民在海拔500多米的山上连夜搜救了3个多小时,才最终找到他。地势险峻、道路湿滑、低温和伤者伤情等因素,都给救援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这些教训提醒我们,在山林或景区进行户外活动时,一定要遵守管理规定,选择合适的路线行进,不要进入未开发的区域探险,避免发生险情。”
5月30日,记者走访了连云港市花果山、孔望山等多个景区,景区负责人表示,景区管理方都在未开发区域设置了禁行标志,游客必须严格遵守,并服从巡查人员的管理,不要因一时好奇、追求刺激进入未开发的区域。
119:户外登山要科学充分准备
如何避免户外登山游玩发生险情?
连云港市消防救援支队幸福路消防救援站的队长张祥说:“在我市的户外登山救援案例中,被困的人员多是普通人,他们缺乏专业的户外活动知识和技能,没有基本的户外自救能力,还缺乏通讯装备,这是普遍现象。”
张祥建议市民,在进行户外登山活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出行前要查清当地的天气情况,带足手机、指南针、手电筒、救生绳、常用药物等物品,同时避免单独出行和进入危险禁行的区域。结伴出行一旦遇险,可互相守护然后报警。户外登山者应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登山,登山前应到相关部门登记备案,不要去无人区或者旅游监管部门及景区明令禁止涉足的地方探险,从事户外活动应量力而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记者 梁洪胜 通讯员 马卿 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