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连云港赣榆区司法局:学史力行办实事 因地制宜重实效
2021-05-14 10:1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江苏赣榆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资源禀赋差异大、利益主体多元、群众诉求多样,赣榆区司法局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精细化”法律服务,满足不同类型群体的法律需求,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在沿海地区,针对渔民流动性强的实际,依托司法所、法律诊所、渔业法律服务社开展“送法进码头”“送法上渔船”普法项目,及时“把脉”渔民法律问题,做好上门公证、法律援助和涉渔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切实为渔民提供便利、快速的法律服务。抓住休渔期渔民集中有利时机,组织普法小分队深入渔村详细了解渔民法律需求,制定精准“普法菜单”,举办休渔期法治讲堂,普及相关法律知识,集中解答渔民法律问题,增强渔民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平原地区,针对群众居住集中、产业相对集聚的特点,实施“法企同行”项目,组织律师主动对接重点企业、小微企业和困难企业,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排查化解法律风险。聚焦企业法治需求,提供法律咨询、公证、矛盾纠纷化解、困难职工法律援助等精准全面的法律服务。利用“3.8”妇女维权、“3.15”消费维权、“4.8”司法日等节点,开展“送法进广场”项目,将法律法规和党的惠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开展“法治惠农”项目,组织12348法律服务队走进种养殖基地、园区、大棚,为农业生产提供法律指导,帮助做好合同风险管理、涉税法律风险防控和品牌保护,提振发展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在丘陵山区,针对外出务工、留守人员较多的现状,充分发挥村法律顾问作用,利用“法润民生”微信群定期推送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案例,及时为民工化解法律难题。大力实施“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在农民工聚集的工地、劳务市场等地,设立“法律援助流动维权岗”,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和受理服务。开展“家庭纠纷破冰”活动,组织调解力量重点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婚姻感情纠纷、婚外情纠纷、父母赡养纠纷化解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家庭稳定。将法律扶贫工作重心向苏鲁边界农村倾斜,实施关爱特殊人群子女“黄丝带”项目,组织司法所人员对特殊人群困难家庭进行走访,重点排查是否存在未成年子女失学情况,积极与民政等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实现“零失学”目标。对有心理问题的困难家庭未成年子女,安排心理咨询师为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确保其健康快乐成长。 (梅花琳 王国强)

标签:渔民;法律服务;法律援助
责编:郭玲玲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