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李玲:节约每一粒粮食 营造勤俭好氛围
2020-10-30 10:29:00  来源:连网  
1
听新闻

【连网】“今天中午就我和老伴在家,一小碗米做饭,加上两份小菜,吃饱也不浪费……”昨日临近晌午,家住海州区新浦街道站北社区的李玲像往常一样开始忙着准备午饭。在做饭前,她确定了中午吃饭的人数后,才开始按量准备。一直以来,李玲都是大家眼中“会过日子”的人,她不喜欢浪费,而且总能把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特别好,是大家眼里的“节约达人”。孩子们也在她的影响下,从小就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坚持节约的好习惯。

李玲的家看上去装修普通,但却处处充满“学问”,靠近西边的大飘窗旁,一排错落有致的绿植看上去郁郁葱葱,长势良好。李玲告诉笔者,她养花一直都是用淘米水浇灌,再加上精心照顾,自然长势不差。同样在一旁的卫生间里,李玲还放置了一个大桶,她说这是用来收集洗菜水的,用来冲洗马桶,既方便又省水。

而当笔者走进李玲家的厨房后,更是感觉到了不同之处。虽然厨房的面积不小,但是灶台周围干干净净,只摆放着当天午饭准备下锅的两道菜。李玲告诉笔者,因为家里几乎从来不剩饭菜,每天做饭的量也把控得很好,所以厨房并没有多余的东西。

“孩子们平时不和我们住一起,他们如果要回来吃饭必须提前预约,如果没有预约,我就只做我和老伴两个人的饭,这样不会浪费。”李玲说,一直以来,在他们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午餐的菜是按照每个人一小碟菜准备,每个人也必须做到“光盘”,所以孩子们如果回家吃饭一定要提前预约。

同样,为了避免孩子们浪费粮食,李玲还专门为几个孙辈准备了“迷你版”的餐具,平时在家做饼时,李玲也会给几个孙辈做“迷你版”饼,与大人吃的饼分开存放,孩子们回来吃饭时按需拿取。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孙辈们小小年纪就有节约的意识,每个人都知道在奶奶家吃饭是不允许浪费粮食的,碗里一粒米饭都不允许剩下。

在节约粮食方面,李玲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物尽其用”。比如炸藕饼时,如果还剩下一些面糊,她会顺手做成小团饼;包饺子剩的面团,她就擀成面片;就连夏天剩的西瓜皮,她都会将其中青色的部分切成丝做成凉拌菜……因为做出来的食物不仅美味而且成本小,李玲已经成为邻里眼中的“节约达人”。

今年68岁的李玲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小时候家庭条件还算宽裕,但是她的父母过得十分节俭。在她的印象中,父母绝不会浪费一粒粮食,对李玲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她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如今,李玲和老伴也都退休了,生活条件也很不错,但李玲和爱人依旧教育孩子要勤俭节约。他们一般很少外出吃饭,更喜欢在家里做饭。起初孩子们有些不理解,觉得他们对自己要求过高。但渐渐地,他们的好习惯影响了孩子们。如今,孩子们都与他们一样,在家吃饭必须做到“光盘”,能不外出吃饭尽量不外出,必须外出吃饭的时候也要“光盘”或者打包,争做“节约达人”。

“生活条件好了,更不能浪费,毕竟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李玲说,在她看来,勤俭节约的意识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反而应该成为一种人人追求的“时尚”。毕竟中国人口数量大,如果每个人都浪费一点点,那总量就会很多。反之,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勤俭节约,那节约的也不止是一点点。她会将这样的好习惯一直坚持下去,并影响更多的人,在社区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徐誉宁 王君君)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