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15日连云港讯 初秋时节,每当第一缕晨光照在大地上,来自临沂、新沂、沭阳等地的大大小小的运输车辆,隔三岔五地在王兴翠家的葡萄棚外排起了队伍。当来到东海县安峰镇安北村的50亩生态葡萄园,只见一串串夏黑葡萄晶莹剔透,挂满枝叶间,忙的不可开交的王兴翠,顾不得擦一把脸上的汗水,爽快的说“葡萄熟了,都来吃葡萄吧!”
“党建+”的立体扶持
王兴翠,是该镇安北村九组群众,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丈夫外出打工,家中收支严重不平衡,被群众称为“边缘低收入户”。为了甩掉这个“穷帽子”,王兴翠和哥哥王兴文商议,决定自力更生,坚决脱贫!二人四处打听致富项目,确立夏黑葡萄种植项目,并通过盘清家底、银行小微贷款、亲朋借款等多种途径,累计在葡萄种植上投入资金近40万元。
为了帮助王兴翠甩掉“穷帽子”,安北村党总支也时刻关注着,并有针对性地启动了“立体扶持”:上门动员、主动协调周边群众,完善手续,流转土地50亩,建设联体大棚;村里还多方申请资金扶持,将南侧的土路改成直通葡萄园的6米宽水泥路,将于本月底建成;为了保证葡萄品质,村里特地向镇农技站请了技术顾问,只要发现葡萄生长过程中苗头不对,就立马通过视频联系,请求技术支持;在葡萄种植期间,村支部发起“党员钟点工”活动,组织11名村党员干部、网格员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利用农闲时间,分批次义务到大棚里帮助他们除草、采摘、运输、销售等农事活,解决用工问题……
“朋友圈”的霸屏广告
“大家快来看,这是我们安北村的生态葡萄园!看,这串葡萄多大……这葡萄,真甜啊!亲们,快动动你们的手指,帮我们宣传!”安北村快手直播达人费玲婵,拿着手机,在挂满葡萄的大棚内穿梭,顾不得高温,热情的为粉丝们讲解、拍摄夏黑葡萄,点赞量一直攀高……随意翻开安北村村干部的每个人手机朋友圈,霸屏的都是“为我们村葡萄发个广告:安北村黑葡萄采摘园……欢迎朋友前来采摘,每斤5元,市场价8元……”,不仅如此,霸屏广告还通过驻村干部、片长、班子成员等人的朋友圈,逐步扩大……
由于今年雨水较多,大棚葡萄的生长期受到影响,加上户外葡萄销售旺季来临,葡萄销售成为最大难题。安北村党总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在手上,发动全村党员干部、电商达人、普通群众,除了利用微信、微博、快手等网络,广泛宣传安北的夏黑葡萄,拓展销售途径外,村里还主动联系卖家,完成了近3000斤葡萄直销订单。安北村党总支书记李从江说:“下一步,我们要把葡萄产业做大做强,申报生态品牌,将葡萄、鲜切花、水产养殖、浅水藕等特色农业‘串’起来,建设田园乡村!”
今年一开春,该镇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抢抓农时,依托果蔬产业延伸扶贫举措,推动“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模式落实落地,一方面引导群众壮大具有地域特色的安北葡萄、小稠油桃、前放黄桃、库西秋梨等八个特色果蔬产业村,聚沙成塔,逐步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规模产业;一方面,带动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到果蔬大棚、果蔬基地内务工,激发内生动力,切实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让多彩的蔬果绚烂着村民的“甜”生活。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