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将一次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如果任务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软着陆任务的国家。
“天问一号”顺利升空的背后,凝聚着众多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在发射现场,就有两名来自港城的90后小伙———张书圣和冯凯伦。
张书圣
怀揣航天梦不负青春志
昨日,记者联系到张书圣时,他正处于休息时间。张书圣出生于1994年,毕业于新海高级中学。2016年7月,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投身航天的梦想,他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从事火箭测试发射工作,目前已经参与了6次火箭发射任务。
如果说测试发射团队是火箭的医生,负责对火箭进行“全身检查”,那么测量系统就是医生手中的听诊器,成百上千的传感器遍布火箭重要部段。“我们是倾听火箭呼吸的一群人。”张书圣说。
参加工作以来,面对庞大的测量系统,复杂的数据,箭上和地面数千台套专用仪器设备,张书圣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技术资料,虚心向他人求教。短短3年时间,他就成长为发射场最年轻的的电测分系统指挥员。
在今年上半年的长征五号B首飞任务中,张书圣担任测量系统指挥。当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量春节探亲人员无法按计划归队,又适逢两个型号任务并行。一边是箭在弦上的长征七号改发射任务,一边是捉襟见肘的参试队伍,张书圣只能既当指挥员又当操作手,白天奔赴指挥大厅、活动发射平台、水平转运厂房、垂直测试厂房等现场辗转不停,晚上组织岗位人员开展回想和预想,对白天测试查漏补缺,对后续测试细致部署。岗位人员休息后,他还要梳理阶段工作和重难点测试项目,拟制应急预案。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他终于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长征五号B首飞任务。
首次担任指挥员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还未退去,张书圣就已投身到更为紧张的“天问一号”探火任务中。作为测量系统备份指挥员,他担任系统控制台这一重要岗位操作手,和本次任务指挥员袁清林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起测量系统测试发射工作。
“这次任务比较磨人,有时候要连续加班。在燃料加注的前一天晚上,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而第二天加注发射日又要连续工作近30个小时,全靠咖啡撑着。作为控制台的操作手,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参数跳动,要看到隐藏在数据后面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完成测试发射任务,航天人要的就是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张书圣说。
尽管远在文昌,但张书圣一直惦记着家乡。今年5月,在长征五号B发射任务结束后,他曾经回来一次。“我每次回来都觉得港城变化挺大的,除了一些城区主干道,好多新修的路都不认识了。我有时候会陪爸妈出去散步,觉得特别干净。有一次去猴嘴街道那边,发现那里已经被划为自贸区,希望家乡越来越好。”张书圣说。
冯凯伦
为即将出生的宝宝取名“胖五”
“5、4、3、2、1,点火!”7月23日,高达50多米的“胖五”火箭承载着中国人对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的探寻梦想腾空而起,迈出了深空探索的坚实一步。在发射现场,来自东海的冯凯伦激动万分。
今年27岁的冯凯伦201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第一年,他从事的是通信工作。为了挑战自己,冯凯伦主动申请调整到一线液氢加注岗位,不断刻苦钻研,还带领团队解决了几个技术问题。
燃料加注,是发射任务的关键过程。文昌发射场火箭使用的燃料是液氢、液氧和航天煤油。液氢的沸点是-253℃,易燃易爆易挥发,危险性极强,对岗位操作手和指挥员的要求极高。在“天问一号”发射前,冯凯伦已经参与了5次发射任务。这次,他是“天问一号”液氢加注系统负责人。
“加注系统很庞大,负责人需要有很强的统筹协调和抗压能力,在面对突发紧急情况时才能沉着冷静,灵活处置。7月23日那天,我们团队凌晨3点上班,因为要在发射前到现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我们主要是检查调试设备,包括巡查液氢储罐、管路,检查仪表状态等。”冯凯伦说。
在发射前3个小时,冯凯伦和同事从现场撤回到后方加注指挥间。大屏幕上,3D加注显示画面里,液氢汩汩流入火箭贮箱……火箭顺利发射。
冯凯伦是东海县山左口乡人,毕业于东海高级中学。只要有假期,每年他都会回港城。“我们村里这几年变化可大了,修了水泥路和小游园,路灯也装上了,到处干干净净,一看就是现代化新农村的样子。我妻子在老家上班,每天都会去家后面的小游园散步。”
“这次发射成功后会休息几天吧,有什么打算?”面对提问,冯凯伦腼腆地笑了笑说,如果情况允许,他想回家。
原来,冯凯伦妻子的预产期就在今年8月。“我也挺对不住妻子的,我们2019年就领证了,但因为我工作原因,一直没有办仪式。5月份长征五号B发射任务结束后,我请假回来办了婚礼,因为疫情,也就是请亲朋好友吃了饭。我要特别感谢妻子和岳父岳母的理解和支持。”
提到孩子,冯凯伦充满了期待。“我和妻子商量好了,如果是男孩小名就叫胖五,女孩就叫果果。胖五是长征五号火箭的昵称,因为它是中国目前体型最大的运载火箭。我和妻子为我从事的工作而感到自豪,所以起了这个名字。”(庄婷婷 郑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