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7日连云港讯 为认真抓好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关于“决战决胜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实现乡村振兴大发展”的贯彻落实,石湖乡以公共空间治理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精准扶贫、村集体增收、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农民住房条件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等相结合,加快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公共空间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成立由乡派出所、国土所、水务站、农经站、农技站等单位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干部亲属、党员等列入查改纠治的第一方阵,率先整治。针对霸占农村资产资源涉黑涉恶的依法严厉打击,除恶务尽,对拒不配合的交由公安机关处理或依法进行起诉。
公共空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眼于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着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整治扩建道路、巷道改造、房屋外立面改造、重建村级服务中心、村庄绿化美化,新建公厕、垃圾收集处理点,人居环境质量实现质的提升;提出“五个一”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即:明确一个目标,配齐一套设备,组建一支队伍,绘制一张图表,健全一套机制,促进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常态长效;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认真落实好“河长制”,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等活动,并结合拆违控违、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改厕等工程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公共空间治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严格执行农村产权交易制度,把村集体清理回收的资产资源全部进入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凡属于村集体新发包项目,必须通过“一委三会”民主议事程序,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使用统一文本,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廖塘、大娄、乔团3个村清理出机动地533亩,流转土地897亩,合计1430亩,引进投资4.8亿元的温氏种养殖一体化项目,有效推动集体资产增值,3个村集体收入每年分别可增加20万元;
公共空间治理+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全面加快新型社区建设。充分利用农村公共空间治理腾退空间,对照“十通十有十到位”标准,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区建设,合理划定公共服务区域,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配套。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参照石湖新型社区、大娄新村新型社区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多样化的建设成果;结合石湖新型社区、大娄新村新型社区及乡驻地发展需要,利用石湖乡新型社区西侧地块,整合公共服务、文化中心、商业服务、娱乐设施、相关资源进行整体设计,现在规划方案正在设计中,相应土地已经征收完成。
公共空间治理+优势产业扶持,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大力回收集体机动地、被侵占土地,加强回收土地的综合整治,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空间。持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积极发展花卉苗木、蔬菜果品等优势产业,重点打造林果采摘、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努力实现农村公共空间治理产出效益最大化。小尤塘村依托毗邻县城以及地处农业旅游区的优势,村前收回13亩荒地建设农民公园,村后收回46亩机动地规划打造“一亩田”市民农园,让城里人来到农村体验农耕文化乐趣,每亩年收益预计达到2万元左右。
公共空间治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把“农村公共空间治理”贯穿到基层基础工作的全过程,创新建设基层基础管理服务中心,进基层组织体系与治理系统有机融合。由于历史原因,该乡村党群服务中心普遍存在“布局混乱、功能单一、设施落后”的现象,尽管有的是新盖不久,但闲置率较高、服务项目不全、功能相对较弱。为此,该乡实施“双改双提升”工程,整合公共资源,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不断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性功能,以村部为中心建成“15分钟为民服务圈”,让群众好办事少跑路,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实现乡村社会治理长治久安。(万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