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刘芳)5月19日—5月20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联合专家组,来连开展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现场审查工作。审查会议上,省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市申报工作并形成审查意见。这让我市距离“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又近了一步。
据悉,自2017年11月,我市决定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以来,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各项规划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修缮,还有一批正在制定的修缮方案。据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获批成功之后,才有资格冲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我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成果明显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市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内在要求和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市申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是对我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一次全面评估,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次科学把握,对于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美誉度、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幸福感,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是集中体现历史底蕴、承载文化内涵、展示城市精神的最好城市名片。
在本次审查过程中,专家组一行,实地考察了我市民主路、南城东大街、连云港老街、孔望山摩崖造像、海清寺塔等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给出了肯定的看法。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条件可以概括为四条: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上曾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及军事要地,或者在近现代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集中反映地区建筑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其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要求,一般不低于两条,每条占地面积不低于一公顷,且街区两侧的原始建筑面积超过街区建筑总面积的60%。
“经过进一步考察,我们认定,连云港总体符合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专家朱光亚如是说。据悉,朱光亚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住建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专家。“连云港市历史文化悠久,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历史文化城区传统格局肌理完整,历史风貌犹存,串珠状聚落形态演变特征突出,历史街区内历史要素保存情况较好,历史文化遗存用地占比与历史文化街区面积符合有关要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开展有序,成果明显。”
“守住历史文化特色是价值基础”
在审查会上,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市做出的努力,并就进一步梳理历史文化特色、凝练历史文化价值、加强城市格局空间形成的阐述、优化工作机制、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通过本次考察,我们感受到了连云港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重视程度。”刘志超是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副总规划师,他分析道:“连云港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单论三条历史街区,就是在其他城市不多见的。这就是连云港最大的优势。每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流淌着城市的文脉,形成了城市的鲜明主题和特色。连云港需要进一步梳理出历史文化特色精华,在历史、科学和艺术三个方面,去凝练出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所在,让本土市民拥有更多的文化归属感,让本土的历史文化能够历久弥香。”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汪永平也提出宝贵的建议:一座城市要发展的话,要考虑它的城市格局和空间,讲求它在资源上的变现能力。连云港在此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其间,还要恰当处理好历史古迹和建筑遗址等的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关系。比如南城现在处于征收阶段,原住民全部外迁,这对于古城保护有一定好处,但却使那些资源“闲置”,缺乏对外界的吸引力,变现能力较弱,这就需要在资源的改造利用上下功夫。
“申名”是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目前,全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3座,江苏省有13座(含3个县级市)。在我省地级市中,只有连云港、盐城、宿迁还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在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只有大连、连云港尚未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说,没有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已成为我市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遗憾。”市申名办相关负责人称,因此,重新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是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构建和谐民生、彰显城市个性的客观需要,是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市可持续、高质发展的战略选择。
据市申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申报省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通过省专家组审查,对我市是重大的突破,这彰显了我市在此方面的工作,获得了肯定。“下一步,我们要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专家意见完善申报资料,长远谋划研究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早日获批省历史文化名城,不断夯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基础,以实实在在的申报业绩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基因,切实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我市还对于未来几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工作做了前瞻思考。据申名办相关负责人称,未来几年中,我市将立足于城市特征,提炼城市价值,明确保护原则和目标;全面系统梳理重点项目,建立完善的规划政策体系和各项工作制度,广泛开展申名宣传活动,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共同打造港城“历史文化名城”之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