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8日连云港讯 每一个流动的集装箱都装载着跨国物流的梦想。
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这块22万平方米的物流场地,全然成为了连云港自贸区港口区块里的一张“新名片”。启用6年来,中哈物流基地累计完成货物进出库量1850万吨,集装箱空重箱进出场量115万标箱,保持良好运行态势。截至5月15日,中哈物流基地今年到发中欧班列突破10000车,合计开行244列,较去年同比增长45%,提前半个月完成了年度序时进度目标。
“我们将以畅通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为纽带,充分利用好自贸区政策在港口的叠加机遇,推动中哈物流合作不断提档升级。”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总裁朱向阳说。
创新求变,顺势而为。中哈物流基地的每一次“改变”,是来自对落实“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精神的深度领悟。
2014年5月19日,中哈物流基地在中哈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启用运营,成为江苏省落实“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首个实体项目。6年来,连云港港在中哈物流基地集成了一大批创新举措,实现了高质发展与先行先试的“双突破”。
以通道为联结,开辟合作新空间。按照国家《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连云港港开发形成了连云港至阿拉木图等中亚班列、至伊斯坦布尔等中欧班列2条精品通道,率先开行过境和出口两类班列,并实现对主要站点的全覆盖;实现“连云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沿线“站到站”全程铁路运输。“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稳定了‘连云港—二连—蒙古’运输新通道,积极推动‘连云港—喀什—乌兹别克斯坦’中吉乌通道建设。”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希望进一步通过“路”的延伸,拓展“带”的空间,不断扩大对外合作开放“朋友圈”。
以服务为载体,拓展合作新模式。自江苏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连云港港以贸易便利化为抓手,迅速形成了哈国小麦全流程监管、国际贸易“一站式”办单等制度创新,并于去年10月28日首次开启了“保税+出口”混拼业务新模式。今年4月26日,国际班列(过境)集装箱采取船车(站)直取“零等待”模式则进一步整合了各方管理优势,打通贸易制度壁垒,持续吸引货源回归。目前,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主要形成了以电子产品、机械配件、日常生活用品、二手汽车、化工品等西行货源,以及小麦、铁合金、钾肥等东行货源,有效稳固了国际班列运输“重来重去”格局。
以信息为平台,勾勒合作新蓝图。变政策沟通为民心相通,由设施联通上升为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是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近年来创新发展的“主旋律”。2017年5月,连云港港联合中远海运集团收购哈国霍尔果斯无水港49%股权,与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共同构成了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上的“双枢纽”。2018年7月,哈铁快运将“连云港-塔什干”点对点班列与中铁集的结算平台,转到中哈物流基地操作。2019年7月,连云港港将多式联运场站管理操作系统“成功复制”到哈国霍尔果斯无水港,中哈两个场站之间由此实现了信息互联、人员互派、业务互动,更是从空间上、时间上形成了整体互动。随着远程智能龙门吊、散装货物专用箱、集装箱散装换装平台等新科技、新工艺的陆续投入,国际集装箱作业效率不仅大大提高了,也为客户有效节约了运输成本,保障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行。
新通道、新载体、新平台,推动中哈物流合作走向深入。“把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一直是我们的矢志追求。”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董事长丁锐表示,要抢抓自贸区建设机遇,通过各类模式的创新,让发展产生更多的“乘数效应”。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中哈物流基地在新的时代下,将激越更为广阔的国际物流合作天地。(杨开林 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