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3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徐黾)在前不久结束的第二届“感动东海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刘步云、刘华成父子半个多世纪为烈士默默守陵的感人事迹,再一次在社会各界引起反响,荣登榜首。
当年,共产主义战士吕祥璧勇拦惊马,舍身救人,他的英雄事迹曾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守护烈士陵园的刘氏父子接力守护烈士五十载,同样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盛赞。
1967年3月3日,驻白塔埠空军警卫连战士吕祥璧勇拦惊马,救下4名学生,献出了22岁的生命,为了纪念这位英雄,驻地空军和当地政府修建起了烈士陵园。
当时,正逢26岁的二等甲级伤残退伍军人刘步云退伍回乡,他主动找到地方民政部门,要求为烈士守墓。几天后,申请获得批准,刘步云背着简单的行囊,满怀敬仰来到陵园,以园为家,成了第一任守护者。由于之前无人打理,陵园四周垃圾遍地,零乱不堪。刘步云拖着伤残的身体,撸起衣袖,清洗墙上的标语;俯下身子,拔除周围的杂草;挥动铁锨,植下青青的树苗……几年后,上千株冬青、松柏郁郁葱葱,烈士英灵得以长眠于青松翠柏间。在他的多次申请下,主管部门将陵园扩建到近5600平方米,增建了烈士牺牲处纪念亭、纪念碑等。为宣讲英雄事迹,大字不识几个的刘步云请教老师,翻看字典,查阅资料,历经千百次的朗读、默诵,直到能娓娓道来,声情并茂。
缅怀学习的群众一批又一批来了又去,烈士陵园的松柏一年比一年枝繁叶茂,刘步云也在忙忙碌碌中一步一步走向中年、老年……2002年10月15日,守陵34年的刘步云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弥留之际,他叮嘱儿子刘华成传承遗志,继续当好英雄守陵人……
刘华成在烈士陵园里降生,在父亲的故事中成长,耳濡目染着烈士的英雄事迹,“英雄情结”已深深地烙在他脑海。高中毕业后,老师同学纷纷劝刘华成复读参加高考,改变人生,恰在此时父亲病重,嘱托于他。他越想越觉得自己和烈士有缘,离不开陵园这块生养之地。接过父亲的“钢枪”,继续为英雄放哨、站岗,成了刘华成毫不犹豫的决定。因为在他心中,父亲也是一位无名英雄。这一年,刘华成24岁。
不久,一个在苏州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朋友找到刘华成,聘他参与公司管理,每月开给8千块钱工资。那时刘华成的工资才1200元,面对强大的诱惑,他起先很犹豫,后来终究割舍不下。刘华成拥有四口之家后,蜗居在紧挨陵园的门房,关心他的亲戚朋友说,人家打工一天还挣二三百呢,你一个月工资才三千多,没房子不说,老婆也没工作,还有两个小孩,将来怎么办?刘华成坦然而淡定地回答:“谢谢你们的关心!我的收入的确不高,可我喜欢这份工作,家里人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一个人活着,不仅仅只是为了钱……”
如今,烈士陵园经过重新扩建、装修,档次大幅提升,而刘华成的“责任区”依然——白天打扫庭院,清洁地板、壁画,擦洗铜像、橱窗,整理花草、树木,为瞻仰者宣传、讲解;晚上,以陵园为家,为烈士值班站岗……就这样,日出日落,年复一年,一个个平淡的日子在叠加,一段段平常的生活在延续,刘华成续写守陵历史又是18个年头。
因为刘华成的担当与坚守,党和政府给予他充分肯定,吕祥璧烈士陵园被列为“江苏省德育教育基地”,新闻媒体多次对他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还拍摄了专题片,推选为东海县“十佳新人新事”、东海县“爱岗敬业道德模范”。
提及刘家父子50多个春秋为英雄默默坚守,江苏省白塔高级中学工会主席王新礼这样说:“我亲身见证了刘华成父子两代人为吕祥璧烈士守墓几十年,子承父业,无怨无悔,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仍能不忘初心,默默坚守,为传播烈士事迹,弘扬红色文化,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让人敬佩。”
慎终追远日,家国共清明。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父子俩半个世纪的接力守护,煅造的是忠贞与赤诚,彰显的是责任与担当。当地群众深深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也向故去的父亲致敬,为仍在坚守的儿子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