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20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何丽婷 徐琴)他不怕辛苦,更不怕危险,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他冲锋陷阵,担当履职,日夜坚守自己的“责任田”;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忠诚为民的情怀,勇当辖区群众的“守护人”,他就是灌云县公安局伊山派出所副所长黄爱华。
黄爱华,男,36岁,中共党员,2007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灌云县公安局伊山派出所副所长,负责社区基础工作。
他是社区工作的“领头雁”
1月28日5时,已洗漱完毕的黄爱华戴好口罩,整理了一下警服,匆匆走出宿舍,前往镇新冠肺炎疫情战时指挥部。自接到抗击疫情的任务,黄爱华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对上级推送的大量人员、车辆数据进行落地核查,对重点疫区返回灌云人员逐一实地随访,配合镇政府对出入社区和各村的人员进行管控。
黄爱华负责的社区警务中队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力军,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等困境,但黄爱华却丝毫没有退却:“保护群众的安全、健康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战‘疫’打响,我们冲锋陷阵更是义不容辞!”他和同事们承担着辖区16万人的巡逻防控、疫情防控、防范宣传等工作任务,几乎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7个小时以上,错过了饭点就泡一桶方便面,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眯一会儿,后来索性连家都不回了,长驻派出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9年11月,黄爱华任职伊山派出所社区警务中队负责人,任职还不满三个月。然而在这三个月期间,黄爱华未雨绸缪带领社区警务中队全体人员,将原先未完成的基础信息工作全部补齐,对辖区出租房、流动人口等信息进行查漏补缺,逐户走访,逐户登记,社区基础工作得到显著提高,为疫情防控的数据核查奠定了基础。
他是疫情防控的“急先锋”
2月7日凌晨,还在埋头核查手头数据的黄爱华接苏州市公安局吴江分局协查电话:“伊山镇居民李某与我市确诊人员有过密切接触,望尽快核查。”接完电话,黄爱华迅速梳理工作,连夜与村委会、卫生室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迅速对李某及其有接触亲友13人进行居家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期满后,得知13人均未有感染症状,黄爱华这才松了口气。
疫情防控伊始,黄爱华便已加入到伊山镇政府防疫专班,实现派出所与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无缝对接,提高防疫工作的效率,同时依托“警格+网格”双网融合社会管理模式,将其所在的社区队警力下沉至每一个“格子”中,定人定格,逐户走访、逐户排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并且发动群防群治力量,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义务巡逻,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发现并制止随意外出人员。
“复产之前,你们明明只有7个人在厂里,现在怎么多出两人登记?我们需要核实一下他们的近期活动轨迹。”在辖区的一家企业,黄爱华正在询问负责人。之所以在复工人员排查时对情况了如指掌,是因为早在2月中旬,他已开始留心对辖区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走访登记。
对几家企业走访后,黄爱华便细心整理出了一份在岗员工信息名单,而近期辖区复工复产工作开展以来,他也正好以此作为人员比对,把新复工的人员筛查出来,逐个进行核实,这时,前期整理的名单派上了大用场。
截至目前,黄爱华已核查上级下发数据数千条,自排重点地区返灌人员数百人,其他地区返灌人员数千人,悬挂宣传疫情标语36000余条,发放、张贴《致广大农民群众的一封信》3万余张,督促关停非居民生活必需的场所5300余家。
他们是战“疫”一线的“夫妻档”
“夫妻这么多年,这是我们俩第一次并肩作战,每天能在视频里互报平安,就是我们战斗到底的动力。”黄爱华笑着说道。黄爱华是一名人民警察,黄爱华的妻子陈琼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身穿警服的他和身披白大褂的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用不动声色的坚毅、义无反顾的勇气,在不同的战场上,做着共同的努力,担着同样的责任。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黄爱华夫妻二人,那么身兼多职这个词最合适不过。作为伊山派出所社区警务中队的负责人,黄爱华每日在统筹安排好73名民警、辅警、网格员工作任务的同时,要对自己包保的居家隔离观察人员进行走访,了解并登记隔离人员当日身体状况,要至各执勤点督促民警、辅警落实工作责任及工作举措。检查工作结束后,还要对当天整体工作进行汇总上报,一天的工作安排的满满当当。
而身为灌云县中医院收费处会计的妻子陈琼,在这特殊时期同样也是身兼多职。因医院患者增加,医务人员紧缺,除了日常窗口收费外,陈琼放弃正常的休息时间,主动要求参与了发热门诊的值班工作,接待就医患者,负责信息登记工作。
夫妻二人共同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分身乏术的他们,只能将年仅1岁半的小儿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顾。牺牲这个小家庭暂时的团聚,却能保护更多有需要的人,已然懂事的大儿子表示非常支持:“爸爸妈妈保护别人,爷爷奶奶和弟弟就交给我来保护吧!”看着大儿子这么贴心,夫妻二人甚是欣慰。
战“疫”还在继续,黄爱华依旧坚守岗位不敢有丝毫松懈。也正是因为有许多像他这样坚守“疫”线负重前行的灌云公安人,我们才能拥抱即将来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