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连云港打工者们在期待与不舍中背起远去的行囊
2020-03-13 10:20:00  来源:连网  
1
听新闻

策划 吉安贤

记者 祝玲 赵梦若 王瑞 梁洪胜 通讯员 高楚晗

【连网】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生活逐渐恢复原来的模样,在油菜花芳香的季节里,许多人又将背起行囊,离别熟悉的家乡和挚爱的亲人,奔赴远方,开启新的打工生活。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道别多了一份叮嘱——戴好口罩,守护好健康。

车站里多了拥抱离别的身影

“你出去干活把口罩戴好,照顾好自己,我在家你放心吧……”昨天上午,在新浦汽车客运站的候车大厅里,陈平和妻子乔燕依依惜别。陈平是一名技艺高超的电焊工,这次去贵州打工较往年推迟了一个多月。始发车时间是10点,检票开始了,两个人拥抱后分开,一回头又紧紧相拥……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这几天,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汽车站还是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随处可见挥手惜别的场景。家在东海县的张阳夫妇告别父母和7岁的儿子,踏上南下的列车,开始新一年的打工生活。尽管百般不舍,孩子也哭闹得厉害,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狠心离开。“原本年初十就该去上班的,因为疫情影响,已经多休了一个月,必须走了。”张阳说。

30岁的张阳在南方一座城市的饭店当店长,妻子在店里做服务员,两人平时每周休一天,只有春节能有半个月左右的假可以回东海县和家人团聚。“孩子放暑假会过来跟我们过一个月,其他时间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他说,自己通过努力从服务员做到了店长,薪水也涨了很多,还把妻子安排在店里工作,“所以我很珍惜这份工作”。夫妻二人春节前一周回到东海与家人团聚,“没想到,回来不久,新冠肺炎疫情就发生了,不但封了路、没有车,医学专家也让大家都呆在家里,不要外出。这种情况下,饭店不能营业了,即便营业也不会有人去的,因为会增加传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张阳说,老板跟大家商量后,决定推迟营业时间。

“回去后我们还要隔离两周,所以一接到复工通知,我们就着手准备返回工作岗位。”张阳说,孩子听说他们要走了,情绪变得很低落。“尤其是临行前两天,几乎寸步不离地跟着妈妈,走的时候他哭闹得不行,我们看着很心疼,他妈妈也哭了,但实在没办法,只能狠心离开。”

孙辈们是老人的心头肉

“小半年没看到孙子了,今年因为疫情在家多待了一些日子,现在又走了,我们家的人聚少离多,心里挺难受的。”提起这段时间和孙子的相处,家住海州区的严奶奶眼里满是不舍。严奶奶今年72岁,儿子和儿媳妇在广州打工,孙子在南京上班。受疫情影响,一家人在家待了一个多月,她很开心。但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最近孩子们陆续回去上班了,严奶奶不免有些失落。

严奶奶告诉记者,孙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南京工作,每年也就是固定的几个节假日回来。前年他们咬牙在南京买了一套房,用来给孙子结婚。儿子、儿媳妇为减轻家里负担,也去外地打工了,家里就剩她一个人。“自己虽然成为‘空巢老人’,但我也明白,暂时的分别是为了今后生活得更好。”因此,她支持孩子们去奋斗。

昨天中午,家住陇东社区的杨大爷和小孙子商量午餐吃什么。就在几天前,家里还是热热闹闹的,在外地打工的儿子自从年前回来就一直没走。因各地开始复产复工,儿子最近去了外地,家里就剩他和小孙子了。“小孙子上小学三年级,这些年都跟我一起生活,他爸爸一直在外地打工,只有中秋节和春节才回来几天。”杨大爷表示,儿子几年前和儿媳妇离婚了,因为家里生活拮据,就一直在外打工。每次走之前,买好车票后就悄悄藏起来,怕孩子看到后心里难受。

“我明白儿子出门打工是为了生活,道理都懂,就是心里有点酸。”杨大爷表示,小孙子特别懂事,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这次趁着儿子在家待得时间长,我跟他商量了一下,我年纪渐渐大了,怕照顾不好孩子,希望他能在家周边找个活儿干,不要再一走就是大半年。儿子答应从明年开始,就不去外地打工了。”

“离别是为了更好地团圆,虽然心里难受,但对好日子的向往,让我虽经历离别仍心怀希望。”杨大爷说。

挣多挣少不重要,健康就好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明白很多道理,钱挣得再多,也没有健康重要……”50岁的李师傅来自东海县黄川镇,这次他要和亲戚去外省一个工地做建筑工程,平时干的都是体力活,总想着要多挣点钱,现在他觉得,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这次外出,他还让妻子为他准备了很多食品。

过年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等多方面原因,李师傅原来的工地迟迟没有开工。“这段时间,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村里很多人开始出去打工。我在家也待不住了,跟亲戚、朋友联系,看能不能重新找点活干,苦点累点没关系。外出打工挣钱养家,但也会注意自身健康。”

跟李师傅相比,小马脸上写满了稚嫩。初中毕业后,在家玩了两年的小马,现在准备去外地一家工厂当操作工。

“我就是想找份好工作,我不怕苦也不怕累,挣了钱孝敬父母,让他们知道我已经长大了。”说这番话时,小马一改之前的羞涩,显得底气很足。

几年前,当时只有20岁的小张已懂得如何为将来做打算了。“我的焊工技术是向一位老师傅学的,学会之后便开始了打工生涯。”技术刚学成的时候,小张选择在苏南就业,一个月挣5000元左右。

他说,自己的孩子刚刚3个多月,爱人在家里带孩子,不能上班,又刚买了新房。他要好好工作挣钱养家,更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我的工作整天和铁块打交道,以后在工作中更要注意安全。”小张说。

再难也要承担养家的重担

疫情的到来,打乱了本来开开心心回家过年的务工人员的计划,假期延迟一个多月,原本盼望多休息的务工人员现在更是渴望尽快复工。这一周,赣榆区沙河镇的李经华将要收拾行囊,赶赴深圳的建筑工地,开始新一年的打工生活。

李经华今年39岁,妻子在一家家具市场上班,年前因为生了二胎,妻子辞职后在家照顾孩子。“家里柴米油盐、人情往来加上养育孩子,开支真的不小!”3月11日,他告诉记者,本来计划年初八就和另一位工友一块返回深圳的工地,但受疫情影响,工地一直不能开工,最近才接到复工通知。

他介绍,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在工地打工12年了,每年七八万元的工资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平时除了过年,我很少回家,就是为了能多挣点工资。”因为和家人常年分居两地,每次春节回家团聚,李经华都为父母、妻子和孩子准备好礼物。在春节假期,他格外珍惜与妻儿相处的时间。

“再苦再累,男人养家的责任不能丢,赡养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教育好孩子,让孩子有个好前途,本来就是我们中年人的责任。”李经华说,近些年,自己外出务工一门心思努力赚钱,而妻子勤俭持家,家里经济条件改善了很多,今年家里还清了翻建房屋时欠下的债,还有了一点积蓄,而孩子成绩优秀,这点点滴滴都让一家人对2020年充满信心。“想要家人生活得好点,就得一直干下去,只要工作在,就会有收入!”他说,今年年底,争取给家里添置一辆轿车。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