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灌云县燕尾港镇团港社区:守牢疫情防控“一方土”
2020-03-05 11:5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5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马兆轩)灌云县燕尾港镇团港社区与燕尾港老镇区“隔海相望”,和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紧密相连,远离燕尾新城25公里。目前,整个社区仅有45户居民,其中党员19人。

支部引领践初心

连日来,团港社区党支部始终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1月22日在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燕尾港镇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后,该社区党支部立即召开“两委”会议,传达区、镇决策部署,成立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驻村第一书记任副组长,支部委员和志愿者、积极分子任成员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社区防控方案,对设卡监测、入户排摸、动员宣传和卡口分布、人员分工、值班值守等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社区卡口设立党员示范岗,所有党员干部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的要求,围绕各自岗位和职责分工,以“战时状态”迅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整个社区党员干部迅速形成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共识。

党员干部显担当

方寸之间有大爱,细微之处显真情。今年50岁的团港社区第一书记潘亚军家住燕尾新城,自今年正月初一以来,他除了到区、镇开会路过家门,其他时间一直吃住在疫情防控一线,吃的是快餐面,住的是集装箱改造的临时值班室,带领社区疫情防控小组人员做好疫情体温检测、上门排查、信息登记等工作,不留一个死角,不出一点漏洞,严格做到“一问二测三登记”制度,引导社区居民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用潘亚军的话说,社区书记杨加冬已经59岁了,总是不声不响地坚守一线,着实让人感动,自己比杨书记年轻许多,就应该多干点。

“我家里没有高血压药了,自己腿脚又不方便,这时候不敢出去买,能不能请潘书记帮我买点药?”今年正月初二一大早,社区居民项玉连就给潘亚军打来了求助电话。项玉连是团港社区五保户,年老体弱且伴有残疾,靠低保和政府救济生活。潘亚军接过电话,当即表示忙完手头紧急事下午就把药送到。当天下午,潘亚军到燕尾新城药房购买来了高血压药送到了老人手中,当时老人十分感动,连声说:“谢谢!谢谢!”正是许多像潘亚军这样的党员干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给予了整个社区居民共同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广泛宣传聚合力

团港社区地处偏僻,当地居民主要生活来源靠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针对居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防疫知识理解困难,个人防护意识也不是很强的实际,社区党支部不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引导居民科学应对疫情。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条幅、印发宣传单以及微信群等方式,大力宣传联防联控政策、个人防护知识。同时,每天安排1个文化素质较高、理解能力较强、表达能力较好的党员,通过小喇叭用更接地气的“大白话”反复提醒居民注意防控,教育引导和劝阻群众不外出、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规劝在疫情防控期间不拜年、不走亲访友等活动。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灌云县临港产业区船舶工业园两家船厂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团港社区治安巡逻值勤点成为人员进入船厂的“门户”,每天经过社区执勤点的人流量不断增大。监测点能否把好关,对全镇疫情防控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外防输入”,团港社区党员干部带头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对复工人员认真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指导安装“连易通”,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疫情防控期间,团港社区党员干部不忘渔业生产安全,通过电话同居民沟通,宣传海上捕捞安全风险。在他们的耐心说服动员、监管帮助下,社区居民主动拆解所有三无船只及浮子筏。”燕尾港镇党委副书记姜驹如是说。

疫情面前,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因为责任,他们无所畏惧;因为担当,他们舍家为民。疫情一日不除,他们一日不退。团港社区党支部用实际行动为居民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和“战斗堡垒”。

标签:支部;初心;疫情防控
责编:郭玲玲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