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23日连云港讯 2019年来,灌云法院立足县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通过与基层村居力量、群众力量的依法、有效整合,以扶德扶智促脱贫,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一是全面推动政策向基层倾斜。强化法治扶贫工作推动,成立由“一把手”院长任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工作方案,全院以党支部为单位,将扶贫结对村的167户贫困户的帮扶任务落实到各支部、每名党员干警,2019年来组织全院党员干警4次深入帮扶村走访问需,落实扶贫、慰问款物17万元。强化法治扶贫责任落实,推行院领导包片制度,院党组成员分片对接辖区13个镇、街道,辖区乡镇街道、派出所审务工作站和执行联动工作站实现全覆盖,明确要求每月不少于一次进镇入村进行走访调研,为脱贫攻坚营造“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全面推动资源向基层流动。依托基层法庭、审务工作站、基层服务点为主体的便民网络,将法院干警推到精准扶贫第一线。在省委驻灌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在杨集镇三图村、同兴镇罘山村、侍庄街道侍圩村设立第一批“基层服务点”,发挥驻点法官“矛盾调解员、政策宣传员、社情信息员、隐患排查员”功能作用,多层面、广角度、全方位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积极参与“两度一率”宣传、“扫黑除恶”宣传、乡村振兴和民间调解等工作,全面实施村级“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打造“无讼无访村居”示范点。2019年来开展巡回审判、宣传咨询活动166次,组织基层“五老”人员调解培训6次。下一步在全县26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设立基层服务点,带动村民自觉学法用法,提升经济薄弱村整体法治水平。
三是全面推动案件在基层化解。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利用66名法官、法官助理组成“网格法官”队伍融进全县政法网格平台,定期组织开展调解指导、宣传咨询、纠纷化解等工作,支持帮助贫困村党支部加强班子建设,理清发展思路,通过驻村法治帮扶实现“法网相融、情理互补”。充分发挥基层法庭前沿阵地作用,有效整合当地调解资源,搭建“老梁”调解、“五老”调解等六大特色平台。2019年来诉前调解纠纷2569件,司法确认115件,其中杨集法庭“五老”调解中心调解案件338件。全院新收案件增速放缓,杨集法庭受案数量首次出现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