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连云港警方今年接到各类刷单类诈骗案件1640起
2019-11-07 19: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7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卫平 关宁)一年一度的“双11”临近,各大电商平台提前打起了促销战,骗子也开始盯上了“双11”这块大肥肉。为此,江苏省连云港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简称反电诈中心)发布预警信息:近期 “网络刷单诈骗”“冒充客服诈骗”类警情多发,提请广大市民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30%返点”最后一单刷了8000多元

  李先生是连云港市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闲来无事的时候,总喜欢“刷刷”手机,看看朋友圈和短视频。最近,朋友圈的一则网络刷单的广告引起了他的兴趣,上面称只要进行网上刷单,按“30%返点”,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过万月薪”,他不由心动了。

  “我刷了几次,都是购买一些小东西,的确也能返还佣金给我。”他说,“但是最后一次,我刷单花了8000多元钱,连本带利要给我1万多元。结果突然对方人就没了,钱也要不回来了。”

  事实上,和李先生有着同样经历的市民还有很多,最近一段时间,连云港市反电诈中心每天都能接到七八起因为刷单而被诈骗的市民电话。据该市反电诈中心统计,从今年1月到现在,连云港市共接到各类刷单类诈骗案件1640起,仅10月份到现在就发生了272起,全年总共诈骗金额达到了惊人的1279万元。随着“双11”的临近,刷单类案件也随之增多。

  容易上当的是这三类人

  连云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骗合成作战中心民警袁德雨介绍,“刷单诈骗”的受害人群主要有三类,分别为涉世未深的在校学生,受教育程度不高、工资收入较低的办公室文职人员,以及闲置在家的待业人员,以女性为主。“这三类人群经济条件都一般,闲暇时间较多,容易上当受骗。”

  另据办案民警介绍,“不法分子通过QQ、微信、短信、58同城、赶集等网络渠道,发布虚假网络兼职招聘广告,以帮助网站刷销售量、信誉度为由,简单操作就能赚钱来诱惑受害人,往往前几单刷单成功后,不法分子会给受害人一部分佣金,后要求受害人必须刷够十几单甚至几十单才可以返本金,如果要求退款时,会谎称系统升级或资金冻结等理由,并制作虚假网站后台截图和转款纪录等,加以迷惑以实施诈骗。”

  刷单诈骗的“剧本”往往包装得很真实,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的QQ号、支付宝账号、手机号等,都是通过互联网一些平台的黑色产业链购买而来。诈骗的整个过程设计得非常隐蔽,使防范意识不强的市民在高薪返点的诱惑下毫无招架之力。尤其是“双11”临近,这种骗局越发猖獗起来。

  来自反电诈中心预警防范

  除了刷单诈骗,近期市反电诈中心接到的“冒充客服诈骗”报警也不少。

  “不法分子冒充淘宝、天猫、京东、小红书等类网购APP客服人员,给受害人打来电话,通过核对之前的网购记录以获取信任,接着谎称之前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进行双倍退款,但需要验证银行卡。” 民警介绍说。

  “不法分子或者谎称因客服人员的误操作,将买家升级为会员,可以享受相关优惠,但要每月从买家账户上扣除上千元的会员费,并问是否成为会员,如果不需要,则要求协助操作解除会员,后通过手机短信、QQ或微信给买家发送钓鱼网站链接,诈骗买家点击链接并填写信息,实时获取买家填写的账户名、银行卡号及密码等付款信息,以实施诈骗。”

  对于“刷单诈骗”和“冒充客服诈骗”,广大市民该如何避免财产损失?市反电诈中心工作人员列了几招防范措施:

  接到陌生电话时,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所说内容。涉及到钱财方面的要经多方核实,切莫轻易告诉对方个人信息及银行卡信息;

  勿扫描点击陌生二维码或网址链接,更不要轻信填写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否则手机很可能中木马病毒或者很行卡被盗刷;

  网络刷单、刷信誉本身是违法行为,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所谓的兼职刷单一律不要理会,任何打着“高薪”“轻松赚钱”旗号的都是诈骗;

  如有疑问及时与官方网站客服电话联系核实,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当保存好证据,并及时拨打110。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