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八旬老人陈乐元:感恩生活水平“节节高”
2019-10-11 09:40:00  来源:连网  
1
听新闻

  【连网】(王怀诗 雅萱 文婷 云凤)曾经,吃饱穿暖便是幸福,瓦片遮头便已知足……如今,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居住环境舒适宜人,商品供应琳琅满目,外出旅游说走就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于1934年的海州区新海街道西苑社区居民陈乐元就是一名亲历者,也是一名见证者。

  饥寒交迫的日子历历在目

  陈乐元老家在板浦。说起以前的困难生活,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衣服都是老大穿过老二穿,老二穿过老三穿,老三穿过再给更小的穿,到最后都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不仅是陈乐元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吃饱穿暖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事。

  陈乐元有7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即便是穿哥哥姐姐们穿过的旧衣服,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在没得穿的情况下,哪还有人讲究衣服新旧,能穿得暖和就满足了。”陈乐元感慨,由于当时衣服不够穿,兄弟姐妹们的手脚几乎每年都要生冻疮。

  陈乐元的祖辈和父辈一直在板浦镇上经营着裁缝生意。但是在那个年代,做得起衣服的还是少数人家,家里一年下来挣的钱连基本的生活都很难维持。

  “小时候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有时候只能吃上一顿,而且也都是玉米糊糊、玉米饼之类的,大米平时几乎吃不到。”陈乐元回忆,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里才会“奢侈”一下蒸点白米饭。如今不仅是白米饭,老百姓在饮食方面的选择越来越多,大家的理念也都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转变。

  当厂长带领员工讨生活谋发展

  解放前夕,陈乐元选择了参军,并在部队入了党。8年从军生涯,陈乐元辗转徐州、南京、上海、青岛等地,当过卫生员、通讯员、战士、班长、副排长,直到1957年复员回到地方。

  “回到板浦以后,我就被分配到了当时的板浦印刷厂,担任厂长兼书记一职。”陈乐元说,当时印刷厂刚成立,他是第一任厂长。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后,陈乐元一有时间就学习经营相关知识,在他的带领下,印刷厂运营得风生水起。

  虽然是个小厂,但是最多的时候,厂里的员工近30人。由于印刷厂经济效益不错,每个员工每月都能领到30元左右的工资。“那个时候的30元,养活一家人是不成问题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板浦,全镇像这样规模不大的工厂大概有30多个。“镇上人的生活好多了,因为就业问题解决了,大家都有事做,有固定的收入,吃穿的问题明显好转了。”

  但是吃穿问题有所缓解,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吃和随意穿。在计划经济时代,买东西需要凭票购买。“粮食是定量供应的,口粮每人每月26斤,在厂的工人可以有30斤。到了购粮的日子,粮店门前总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肉更是稀缺,每人每月只有2两,多了没有,即使有钱也买不到。”除了粮食和肉,当时买油、买火柴都要凭票,物资供应紧缺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

  如今生活富足安享晚年

  陈乐元在印刷厂一干就是30多年,1994年,60岁的陈乐元从印刷厂退了下来。“由于印刷厂是镇办厂,自负盈亏,所以退休回家之后是没有退休金领的。”于是,刚退休的陈乐元,又继续在社区居委会干起了活,一方面是想丰富一下退休后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能顺带挣点钱贴补家用。

  后来,陈乐元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如以前硬朗,早已在市区定居的儿女们便张罗着把父母从板浦接到市区来住,一来方便他们平时照顾,二来也可以让父母更好地安享晚年。

  2011年,陈乐元和老伴在海州区新海街道西苑社区的一处居民楼里落了脚。得益于国家出台的好政策,陈乐元第二年便买了养老保险。“当时了解到退役军人的军龄可以算工龄,所以我就一次性缴纳了15年的养老保险,除去当兵的8年,一共是缴了1.5万多元,因为我年龄也够了,所以当月就拿到了退休金,当时每个月是500多元。”

  经过这些年的调整,老人如今到手的退休金每月已超过了2000元,再加上退役军人的补助金,陈乐元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真的是赶上好时代了,感谢党和政府!”陈乐元难掩内心的激动,“如今我跟老伴两人过得很满足,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有吃有穿有玩。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希望我们都能多活几年,哈哈!”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