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港城残疾绣娘绣出幸福图 作品进了奥林匹克文化节
2019-05-10 11:15:00  来源:连网  
1
听新闻

  在海州区幸福路街道幸南社区,有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的美绣娘,她不仅绣出自己人生的幸福图景,还把刺绣艺术带到了奥林匹克文化节,在传承民间艺术的同时,带领社区下岗女工一起创业。她就是陈建霞。

  与刺绣结下不解之缘

  今年已经53岁的陈建霞,与刺绣有着不解之缘。因为3岁时曾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有限,陈建霞没有上过学。18岁那年,机缘巧合之下,她成为锦屏磷矿绣花厂的一名缝纫工。“第一眼看到刺绣,我就打心眼里喜欢上了。”陈建霞说,为了尽快掌握机器刺绣的技能,她一次次在缝纫机上试验着各种针法。别人都下班了,她还“赖”在缝纫机上不走,就连休息日都主动到厂里练习。可以说,在绣花厂上班的那几年,她将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刺绣上。由于刻苦努力,她的绣品赢得全厂上下一致好评。

  然而好景不长,1995年,在绣花厂干了十几年的她因为厂子效益不好下岗了。身体残疾又没有其他特长,下岗后的陈建霞迷茫了很久。为了养活自己,她做过保姆、卖过韭菜、开过杂货店……尝试了很多。一次,她试着将在家绣好的几块小孩的花肚兜放在杂货店销售,没想到精美的绣品吸引了很多年轻的妈妈,小肚兜不一会就销售一空。

  她决定开一家绣品店,自主创业养活自己。

  作品进了奥林匹克文化节

  1996年,陈建霞在海州开了一家绣花店。“起初,我主要是给周围的邻居们缝补衣服,哪里坏了洞,我就根据衣服的样式在洞上绣个图,有时是一朵鲜花,有时是一片翠竹,有时也会是一个动物图样。”因为手艺精湛、价格公道,她的绣花店很快红火起来,经营范围也从普通的服装缝补,发展为高档服务刺绣、专业成套机绣。随着生意越来越兴隆,她精湛的刺绣手艺不仅名扬港城,更传到了市外、就连淮安、南通、南京、北京甚至中国台湾、新加坡的客人都到陈建霞的刺绣店订购绣品。

  “有一年,一名荷兰工程师在翻译的陪同下来到我店里,想订做几套中国风的服装。”陈建霞回忆说,“那名荷兰工程师一进店里,就被挂在墙上的各种各样的精美刺绣吸引住了,后来,他一口气为全家每人都订了几套,还专门买来几条浴巾,让我给他在浴巾上绣了一条中国龙。”还有一次,她的店里迎来一位慕名而来的“星光大道”演员,请陈建霞为其做一套绣有凤凰的演出服,那套刺绣演出服,陈建霞足足绣了1个月才完工,当精美的服装打开时,惊艳了现场所有的人。

  最让她记忆深刻的是,2008年5月,她突然收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的“中国残疾人优秀民间艺术作品展征集通知”,激动的她当即开始准备。“有那么多好的题材,我也不知道绣什么好!”她先后设计了十几个图样,从奥运福娃、奥运五环、到中国传统的龙凤呈祥,最终选择了以牡丹来代表自己对奥运和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祝福。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幅“花开富贵,国花牡丹”图还入选为第五届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中国残疾人优秀民间艺术作品展”。

  带领下岗女工走上自主创业路

  一台缝纫机,承载着无数次穿针引线;一张张绣品,凝结着多少心血。在自己创业的同时,陈建霞也不忘带动更多下岗女工用自己的双手来脱贫致富。

  “我不仅是一名残疾人,也曾经是一名下岗女工,深知年龄大,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四零五零’人员的迷茫和痛苦,所以我才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她们再就业。”如今,在陈建霞的“天赐精品绣花店”里,除了她这个老板,其余5名员工都是下岗女工。她教她们刺绣的手艺,让她们从下岗的痛苦和迷茫中走出来,并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此外,她也毫不吝啬自己的手艺,经常去社区举办的残疾人培训班,将自己多年的刺绣经验悉心传授给她们,让她们也拥有了自食其力的本领。

  “我就是想为这个社会多出一份力,让更多生活困难的人能够凭着手艺吃饭,同时把刺绣这门民间艺术好好地传承下去。”陈建霞如是说。(侍敏 袁蕾)

标签:刺绣;下岗女工;绣品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