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25日连云港讯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柳树出新芽,花儿吐芬芳。三月的康达学院校园里处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孕育着着新的希望,一年一度的“中康励志助学金”也如约而至。3月13日,康达学院的会议室里传来阵阵掌声,与中行连云港分行的党建共建签约暨中康励志助学金颁发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中康励志助学金”,是由中国银行连云港分行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于2014年3月18日共同设立的,旨在资助康达学院品学兼优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激励在校大学生励精图治,发奋学习。中康励志助学金不仅是一种物质奖励,更是社会对青年大学生的爱心关怀,是中国银行作为一家国有大行在基层的责任担当。助学金设立以来,受益于该项目的学生已经超过170人,累计资助金额达50万元。
收获的不仅仅是助学金
来自2016级重护班唐雪琳同学是获助者之一,作为预备党员的她,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应急救护大赛二等奖以及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在笔者跟她交谈中了解到,她来自一个普通家庭,通过勤工俭学支持学业。然而贫困并没有让她消沉,反而让她养成了严以律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学习中一丝不苟,认真踏实;在各种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中也到处能看到她的身影。“我知道,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只有变得更好,我才能帮助更多的人。以前上中学时候,对银行没什么概念。现在上大学了,竟然受到了中国银行的资助,这让我始料未及也满是感激。每当走在街上看到中行的网点都有一种亲切感,作为“中康励志助学金”的获助者,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助学金,更是一种来自社会来自大家的爱和温暖。所以我现在只想好好学习,让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将来好把更多的温暖与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在交谈中,她那对汲取知识强大自己的渴望和对社会帮助的感恩让笔者感觉到将来她一定会是个充满爱、传递爱,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是的,助学金对于学生来说,也许不是一笔巨款,但却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而这必将会成为他们前行的巨大动力。该学院赵老师告诉笔者,在中康励志助学金的资助下,五年来,170余人受到资助,这些数据是真实的,也是振奋人心的。资助不仅仅是钱的事,更是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学生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回报国家。与其他学生相比,凡是得到助学金的学生大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感恩”姿态,懂得饮水思源。在走出校门时,也必将怀揣着一份回报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体现的是责任担当
“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种精神问题。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很多贫困生有自卑感,存在交流障碍。而助学金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更好地融入群体。所以他们大都心存感激。”学院党政办相关负责人说,正是在这种知恩图报愿望的感召下,很多贫困生都更加吃苦耐劳,并通过参加勤工俭学等方式自立自强。
助学金的核心既是“助学”,又是“奖励”,资助工作更是一项教育工作,要把助学变为培养人、教育人的有效途径。在中国银行连云港分行党委书记周一青同志看来,助学金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助学”范畴,学生收获的也不仅仅是现金奖励。
中国银行连云港分行作为江苏省中行最早成立的二级分支机构,近年来,该行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秉承“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理念,围绕“一带一路”“东中西合作示范区”“沿海开发”“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等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港城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着金融力量。该行一直重视推进扶贫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逐渐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公益品牌,如“中康励志助学金”“中行青年行”品牌“海连新青年”志愿服务队等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国有大行的责任。
银校党建合作实现共赢
“中康励志助学金”的运行,是双方合作的新的突破,也让二者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今年3月13日,中行连云港分行与康达学院签署了党建共建协议,开启了双方合作的新篇章。在党建共建框架下,分行将紧紧围绕总省行新时代党建及“四个融入”的工作要求,整合资源优势,凝聚发展力量,不断探索党建共建服务发展的新模式,努力实现党建共建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将通过共建,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为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学院实现长足发展。
党建共建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一项务实举措。笃行其中,大道致远。中国银行连云港分行党委将扎实推进该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建共建机制,将党建共建作为常态化工作推动;进一步丰富党建共建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创新党建共建载体,打造出党建共建工作品牌,努力做新时代、新战略党建共建的不懈奋进者。
“中康励志助学金”照亮学子前行的路,我们也希望这条路照得更加明亮,照得更加远。正如连云港中行党委书记、行长周一青同志寄予学生的那样: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你们遇上了最好的时代,要珍惜康达学院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积极进取、勤奋好学,不愧这个伟大的时代。同时要有信仰,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医学的道路上来,谨记“博学至精,明的至善”的校训,既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又在为人上有情操,努力做到品学兼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