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连云港市赣榆区: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 蓝色经济绿色增长
2019-03-01 03:3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2月28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龙步青 宋芹 张艳) 人勤春来早。初春时节,连云港市赣榆区沿海海面养殖的25万亩条斑紫菜进入收割旺季,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紫菜养殖户们就早早进入“奔跑”模式,男女老少齐上阵,抓住晴好天气抢收新鲜紫菜,“海上菜园”一派丰收景象。石桥镇养殖大户王维柱说,条斑紫菜对水质要求严格,在全国重工业纷纷抢滩沿海的形势下,赣榆还能留下这么一片海产品养殖区,真是难能可贵,给我们留下一个取之不竭的“聚宝盆”。

  1月12日,中央电视台7套《丰收中国》栏目用一个多小时时间播出赣榆首届紫菜丰收节盛况,向全国观众展示了赣榆优美的山海风光和鲜美的山珍海味,让“海鲜之都”的美名享誉全国。

  换个方式“吃海”,滋味更鲜美。赣榆区海洋渔业在全省首屈一指,海水育苗、养殖、捕捞前些年在全国都叫得响,被誉为“全国渔业百强县”,是“吃海”的高手。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赣榆区紧紧围绕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坚持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重绘千年赶海图,以最佳的角度捕捉海风,寻找产业“蓝海”,着力构建向海经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发展海洋一二三产业、培育海洋新产业新业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打造蓝色增长极。

  赣榆区的海岸线,从最北的绣针河口到最南的临洪河口,总长45.382公里,拥有近海渔场7000平方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域面积108万亩。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作为“北翼”的赣榆自然成为全市沿海开发的“主战场”之一。“建港”“临港产业区”“港产城一体化”“产城融合”等成为当时时髦热词。在热火朝天的沿海开发热潮中,赣榆的用海规划却是冷静的。“为使黄金岸线产生黄金效益,我区多次邀请省市专家听证论证,千方百计找到海岸线黄金分割点,科学规划了4+1+N工业园区、海产品养殖区、生活休闲区等城市功能区。”区住建局分管领导说,要实现打造宜居宜业的海滨特色城市目标,科学用海是赣榆的不二选择。

  区海洋与渔业局海域科负责人介绍,以兴庄河口为界,分为南北两种类型,北部为沙质海岸,南部为淤泥质海岸。赣榆区决定依据不同的地貌特征区别利用海岸资源。北部岸线地质条件好,非常适合建码头。从2010年8月19日起,历经859个日日夜夜不懈奋斗,赣榆港于2012年12月25日成功开港,赣榆从此挺进“海港新时代”,结束“有海无港”的历史,沿海4+1+N工业园区快速崛起,一批顶天立地的大项目纷纷抢滩落户,有工业无产业的局面迅速扭转,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生物科技、光伏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加速壮大,产业链越拉越长、越编越粗壮,新海石化、镔鑫钢铁双双跻身全国民营500强,全区税收收入增长30.1%,增幅在全省42个县市中位居第一;南部则是“虾兵蟹将”的天堂,高品质的海洋养殖正在推开;旅游和城市生活岸线因地制宜镶嵌在海岸线上。

  功能布局虽定,能拒绝送上的“肥肉”却需真正的冷静。据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沿海工业园区功能的提升,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由理想变为现实,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最具投资潜力奖”等光环随之而来,赣榆对工业项目的“吸附力”不断增强,每年都有一批大项目想在这里落户,但由于不符合产业规划,或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或挤占其他功能区的空间,都被一一婉拒。

  婉拒工业项目,为生态“留白”,换来海碧天蓝,创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增加多个国家卫生镇,PM2.5降幅、空气优良率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留下了全市唯一的绵延十几公里的天然金海滩。市政协视察组沿海滨大道视察,看到美轮美奂的金海滩,委员们禁不住停车欣赏,并表示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留白也是规划,留白也是控制,留白也是政绩”,委员们对赣榆区高远的眼光和科学的理念赞不绝口。

  “让海岸‘留白’,不但没有阻挡赣榆跨越发展的步伐,反而促进全区经济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区统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学用海,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落户的项目高端化,提质增效。一二三产结构更合理,尤其是三产发展势头迅猛。

  近日,海州区的范先生带着外地客户下榻新城和安湖大酒店。范先生说,赣榆海滨新城推窗望海,环境优美,海鲜新鲜,还能上秦山岛海钓,把客户安排在这里上档次。区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赣榆区严格落实海岸线使用规划,全面策应全市“一体两翼、一心三极”发展方略,实施“城市东进,拥抱大海”的战略,“一岛一城一海湾”建设如火如荼,14平方公里的海滨新城拔地而起,已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围海造地,占地3.6平方公里的琴岛天籁片区芳容初露,秦山岛旅游开发高潮迭起,“城在海中、海在城里、城海相依”,一座集休闲旅游、商务办公于一体的低碳生态宜居的特色海滨城市魅力已现。

  黄金岸线黄金分割,各个功能区各司其职,相互依托辅助,实现效益的乘数效应。“城市美了,旅游火了,我们养殖的海鲜也就更吃香了。”青口镇蓝湾现代渔业园负责人说,园区的智能化养殖车间面积达120万平米,年产海参、虾、蟹等海产品达3200吨,年创产值1.2亿元。据了解,2018年全区水产苗种生产单位145家,水产品总量45.1万吨,其中,养殖32万吨,捕捞13.1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35亿元,处在全省前列,水产加工企业224家,年加工水产品12.7万吨,海产品出口创汇连续多年蝉联全省冠军。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