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连云港全市1683个村(社区)建成689家“法律诊所”
2018-09-04 17:47:00  来源:连网  
1
听新闻

  【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婷婷 通讯员 王园园 江蕙)“最近,海州棚户区改造如火如荼,而我们‘诊所’也异常忙碌,前来咨询房产继承问题的人络绎不绝。”9月4日,连云港市民社区法律诊所“医生”、新浦律师事务所律师顾东杰向笔者介绍起了诊所最近“经营”情况。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房屋征收采取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方式进行。房产的升值,使得居民在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纠纷随之增多。“通过现场坐诊把脉‘诊疗’,我们为社区居民开出了不同‘处方’解决房产纠纷。”

  这里的法律诊所,便是由海州区司法局为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而作的努力,是我市司法部门借鉴医疗就诊模式,综合运用法律服务资源,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特殊人群服务、法律援助、公证等有关法律服务的平台。“近年来,随着基层矛盾愈发复杂化,原来的邻里纠纷已逐渐升级到各类涉及专业法律知识的债务纠纷、财产纠纷、医疗纠纷等。由于社区(村)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法律知识,有些时候也难以解决专业程度较高的矛盾纠纷和群众咨询。”市司法局基层处处长张玉银介绍,去年,市司法局紧扣司法行政职能,在村(社区)探索建立“法律诊所”。在试点建设中,市司法局整合司法行政各条线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职能优势和人员资源,依托社区配备服务场地和服务设施,明确规范“法律诊所”职责任务,搭建完善了村(社区)“法律诊所”服务平台。

  走进海州区西大岭社区的法律诊所,笔者看到幸福路司法所所长王磊正在为一位老奶奶“把脉问诊”。据他介绍,法律诊所也和医院一样,分普通号和专家号,而这位老奶奶挂的便是专家号。“法律专家门诊”号主要由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公证员定期坐诊,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普通门诊则是由社区工作人员充当。此外,该诊所按照海州区 “五个一”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分别设立了一个接待窗口、一个法律顾问工作室、一个调解室、一个法治图书角和一个德法讲堂。值得一提的是,海州区“法律诊所”标准化建设已成功入选省优秀法治实事项目评审会。

  针对基层的复杂现状和民众需求的多样化需求,市司法局还推出了定期“坐诊”、 预约“诊疗”、 综合“会诊”、 个性“巡诊” 日常“义诊”五诊服务。即每月固定时间村(社区)法律顾问定期轮流“坐诊”,为居民提供纠纷调解、诉讼案件受理、代写法律文书、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遇到急需解决的矛盾纠纷或案(事)件,由居民申请预约,安排专人提供“一对一”式的法律服务;遇有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或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案(事)件,由社区依据需要召集“法律诊所”相关人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针对网格员在走访巡查中了解到的老弱病残、特定居民法律诉求,及时组织开展上门巡诊;定期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社区干部、网格员等,集中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

  截至目前,全市1683个村(社区)已建成689家标准化法律诊所。2017年,全市法律顾问共接待各类服务对象13224人次,为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3838件次,接访咨询8582人次、举办法治知识讲座1044场次,参与群众3万余人,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3件,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法律诊所多设在农村和社区人群聚居的地方,它能够提前介入百姓矛盾纠纷的处理,能够让百姓享受专业法律服务,感受到 “法律服务就在我身边”,同时也为港城创建文明城市营造文明的法治氛围。如今,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想之风正吹遍港城大地。

标签:法律诊所;法律服务;司法局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