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8日讯 近日,南城支系何氏族人在渔湾发现明代武略将军何文龙墓及其墓碑,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为何氏家族编修家谱找到可靠的实物依据,而且补充了海州地方志记载武略将军的遗漏,为研究连云港地区军事史添上了浓厚的一笔。
史料记载 海州共有三位“武略将军”
明朝时期设武略将军,是从五品武官的散官官阶。按照明史职官志记载,明朝从五品的武官很少,仅有五军都督府的经历以及地方千户所的副千户为从五品武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校军衔。
当时的淮安府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安康为己任,在沿海布兵巡逻,特选派强将精兵,加强组织领导,在海州迅速成立备倭防寇指挥机构,从洪武元年(1368年)就调官军镇守,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淮安卫在海州设立两个千户所,一个叫“守御海州中前千户所”,在(海)州治北;另一个叫“守御东海千户所”,在东海城(南城)十字街东。
明代《通志》载:“明统兵之制,大略有三:一为都督府,一为镇戍将领,一为督抚兵备。都督府设内外卫所及各都指挥使司,有左军、右军、中军、前军、后军。海州千户所、东海千户所,隶中军都督府。”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载,海州共有三位武略将军,西海所一位,叫杨玉,原籍山东单县人,洪武二十四年迁授武略将军。东海所二位,一位是李英,原籍湖广人,洪武二年迁授武略将军;另一位叫张德,原籍泰州人,洪武二十六年迁授武略将军。
家谱显示 何家10代袭封武略将军
据南城支系《何氏家谱》显示:何家一世祖何保子原籍安徽滁州全椒县,后逃荒要饭来到江苏苏州,在阊门十三里二甲定居。元末农民起义,他投靠左将军,由于有勇有谋,屡获战功,便授提领、昭信校尉,洪武五年(1372年)诰封武略将军(何保子以后连续10代袭封武略将军)。
后来,何保子被调到海州供职,死后墓葬云台山上。再后来,因为开山,茔地全毁,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
崇祯二年(1629年)第十世祖何文龙时,长子嘉胤(字望云)除袭封武略将军外,加升东海所堂印千户、西海武德将军、武解元、赐进士、历任都司,将父母安葬在渔湾东北山顶一个名叫小磨垛的山凹中,立碑纪念,从此无声无息。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何氏第18世孙何传珩、何传授、何传香看到祖坟倾废不堪,墓碑漫漶不清,决定重整茔地,请书法名人、镌刻高手,重做一块碑。一晃又是123年过去了。
何文龙墓 补充地方志记载中遗漏
前不久,南城支系何氏族人在编修家谱时,从老家谱上发现渔湾山上有祖茔。4月2日,23世孙何振万、何振艮,24世孙何学成、何学年、何仲李等人去山上寻找,他们披荆斩棘,在丛林中果然找到。
茔地为圆盘形,块石砌墙,二尺多高,坟较高大,坟前立碑,圆顶,青石质,高126厘米、宽50厘米、厚12厘米,长方块宋体字,字径49厘米,款径36厘米,边框6厘米,极其整齐美观,刻工相当精致(左图)。
这令何氏族人兴奋不已,但毕竟是一百多年前重立的碑,上面布满灰尘,加上藤蔓掩盖,部分文字无法辨认清楚。4月15日,何仲李和何学成,以及文史爱好者魏向阳、封昌秀等人专程去搞拓片,通过对拓片的反复研究,文字得到确认。
碑正中刻“大明诰封武略将军先考讳文龙何大公、妣杨太宜人同墓”,上首为“崇祯二年春正月男望云叩立”,下首为“光绪二十一年仲春十八世孙传珩、传授、传香等叩修”,文字记载与碑文完全吻合。(李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