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短暂团聚 连云港部分老人患上“节后空巢症”
中国江苏网2月28日讯 春节期间,趁着7天长假,许多在外地工作的游子们纷纷回家与父母团聚,但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许多人收拾行囊,踏上了回去上班之路。这一走,再次回家可能短则几个月,长则也许又要等到来年春节。而家中的空巢老人却很不适应家中由热闹到冷清的转变,情绪低落,有的老人甚至生病,患上了“节后空巢症”。相关人士表示,作为子女,要充分理解父母的感受,体恤父母的恋子之情。平时有事没事常打个电话,最好能视频问候,让父母觉得儿女就在身边,纾解老人的空虚感。
假期前后老人心理落差大
“好不容易盼到过年全家团聚,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没过几天,转眼又剩下我们两个老人冷冷清清的了。过年那几天虽然开心,但每天撕掉前一天的日历纸时,心里就好像被扎了一下,热闹日子一下子就过完了。”昨日,家住海州区市东社区的王清同老人告诉笔者,春节期间,平时工作非常忙碌的儿子一家,终于有空回来和他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可团聚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正月初六一过,儿子一家便离开了,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儿子一家走后,王清同老两口的心也跟着走了,情绪出现了很大的波动,甚至寝食难安。
笔者了解到,春节过后,不少空巢老年人心里都空落落的,空虚寂寞的情绪要持续一两个月才能缓解。这几日,家住连云区的徐士峰老人情绪也比较低落,一向乐观开朗的她,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对什么事情也提不起兴趣。“我只有一个女儿,在上海工作,每年中秋节和过年,她都会回来陪我,但是今年大年初四,我的女儿刚刚得了一个孙子,于是她提前赶回去给儿媳妇伺候月子了。”徐士峰告诉笔者,下一次和女儿团聚要等到中秋节。女儿走之前答应她,中秋节的时候会把重孙也一起带回来,因此,她总是掰着手指头数着他们一家回来的日子。看到原本热闹的家里变得冷冷清清的,心里特别伤感。
我市老龄化速度在加快
据了解,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港城主要家庭结构已经从“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分化出来,成为“小三口”型家庭为主的结构,子女婚后大多离长辈而去,使越来越多的老人独居“空巢”。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市老年人口约有91.7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7.2%,其中空巢老人占据相当比例。由于现在城市里大都是独门独户居住,一旦节后老人再度陷入“空巢”,情绪上容易产生低沉、无助、空虚感,一方面明知道子女为了工作不得不离开,一方面又担心子女离开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团聚,因此会在心理上产生孤独感和空虚感,对很多事情包括自己的爱好都不再感兴趣。
多方合力 共同关爱空巢老人
那么,该如何帮助老人纾解“节后空巢症”呢?市老龄办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帮助老人摆脱“节后空巢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子女除了平时在物质生活上给予老人满足,更要在精神生活上给予关爱,平时要“常回家看看”,回家后不要只顾玩手机,多陪老人聊聊天。平时不能常回家的,要“常打电话问问”,或者多进行视频聊天,让老人时刻感受到儿女的关爱和温暖,切莫一走数月都没有一个电话,只是春节才回趟家。另一方面,农村的村委会、城镇的社居委应发挥积极作用,在老人们子女都不在身边的“空巢”日子里,可以组织老人们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如打打牌、邻居节、百家宴、看戏等等,也可以经常性地上门看看,陪他们拉拉家常,从而让老人们在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也能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给予的关爱和温暖。
当然,老人自己也应学会自我调节,要认识到子女长大了,应该有他们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这既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责任。作为父母,应当多一些理解,坦然面对孩子们不能时刻陪在身边的现实。
另外,老年人要真正摆脱“节后空巢症”的袭扰,还得“我的心情我做主”。有文化的老人,可以报名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进行学习,或多订阅一些报刊,从报刊上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没有文化的老人,也可以通过和邻居或朋友经常在一起聚聚会、聊聊天等方式,来纾解内心的空虚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