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连云港 > 关注连云港 > 正文

连云港市民过节方式多样 年味依旧浓郁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8-02-22 10:38:00

  春节期间,灌云县同兴镇伊芦村席于桂老人开心极了,孩子们从天南地北都赶回家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天,品尝着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中国江苏网2月22日讯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港城百姓对于过年一贯不变的情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今年春节,除了和家人团聚的老习俗,还演变出了多种多样的新过法。春节年年过,过年的方式年年出新,那年味儿却浓郁依旧。

  出门旅游感受别样年俗

  “不同的美景,不变的团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守岁、拜年、走亲访友等传统过年方式已悄然发生改变,而携家带口旅游过年已然成为越来越多港城人的新选择。许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感受不同地区的过年风俗。

  早在去年年底,家住海州区的梁女士就筹划着春节一家出游的事情,最终她和爱人决定,2018年春节带着两个女儿到北京游玩。梁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大女儿今年10岁,小女儿今年5岁,从4年前开始,她和爱人每年过年都会带着两个女儿出去旅游,这些年他们先后去过常州、珠海、深圳等地。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这种过年方式,今年他们一家选择去北京旅游,也是两个女儿的心愿。

  “我们除夕那天从徐州坐高铁到北京,大年初一开始畅游北京城,一直到正月初七才回家。”梁女士说,这次在北京游玩,他们一家四口先后去了天安门、天坛、地坛、长城等景点,还品尝了老北京传统的火锅,一家四口玩得特别开心。梁女士告诉记者,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大年初四他们去地坛公园游玩,正好赶上地坛庙会,整个庙会不仅充满传统民间特色,年味十足,而且还汇集了南北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风味小吃和精品年货。

  “在地坛庙会上,我们一家最喜欢的是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展示。”梁女士说,那天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吹糖人展演摊前,聚集了大量游客,大家在观赏吹糖人第四代传承人表演的同时,也争相预订自己喜欢的动物,请传承人现场吹制;在老北京糖画摊前,大人小孩驻足“围观”传承人用糖料现场作画;在剪纸摊前,游客收集精美的剪裁花样,纷纷拍照留念;天津曲艺专场演出舞台前,不少天津相声的“粉丝”也慕名而来,笑声掌声不绝于耳。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平时孩子们在学校里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这也是我们推崇旅游过年的最重要的原因。”梁女士表示,以旅游的方式过年,大人和孩子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长见识。

  全家团聚就是最浓的年味

  2月15日,大年三十。午饭过后,在海州区刘顶村南路的刘步敬家里,堂屋门前挂着两个红色的灯笼,红红的春联已经张贴好了,喜庆的年味洒满整个小院。

  全家团圆就是最浓的年味,这是刘洪能兄妹5人在妈妈家过的第26个春节了。这些年,虽然兄弟姐妹们陆续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是每年春节,兄弟姐妹们都会回到老家父母身边,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过春节。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是我们兄妹最开心的时刻。”刘洪能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今年快50岁了,父母的身体硬朗,女儿也考上了公务员。“我和老婆都在银行工作,平常工作都很忙,但是只要是过节,我们都会来看望父母,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刘洪能兄妹五个,弟兄中他排行老二。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一家七口人就在三间小堂屋里住着。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兄妹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大哥家的女儿在去年底也结婚了,几代同堂的幸福感让刘洪能一直很骄傲。无论父母平常有多劳累,只要看到全家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他们就是最幸福的。

  “我们兄妹五个都很孝顺,每年过年我们都不出去玩,除夕和大年初一一定围在父母家团圆。我们全家现在一共21口人,吃饭时满满两桌子。”刘洪能的母亲是个朴实善良的老人,远近邻居都很敬重她,虽过了古稀之年,身体依然十分硬朗。大姐刘洪荣说:“爸妈身体健康,就是我们儿女最大的福分。”“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我们孝顺父母,小辈们也都很孝顺,过年了,也都不出去旅游,把自己放假的时间用来陪伴爷爷和奶奶。”刘洪能说。

  春节期间,市民在羽毛球馆打球。

  运动过年成为新风尚

  睡到自然醒、外出旅游、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春节七天长假,吃喝玩乐成为节日的“主题曲”,“每逢佳节胖三斤”也似乎成了一条难以改变的定律。不过,今年春节期间,许多市民不再暴饮暴食,而是注重运动、注重健康。如今,运动过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也已经成为一种健康时尚。

  2月17日下午3点多,在陪妻子回娘家吃过饭后,家住水木华园小区的孙晨阳和几位朋友相约来到他们常去的羽毛球馆,没想到过年期间这里却已满场,等了半小时才排上队。

  “往年过年的时候,我们早打上麻将了,一坐就是大半天。现在花点钱打打球、出出汗,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友谊。”孙晨阳告诉记者,以前过年期间的主要节目就是朋友们聚一块吃喝玩乐,但次数多了,就感觉身体明显吃不消。聚会本来是件挺有意义的事,但一喝起酒来就没完没了,既伤身体,又让家人担心。但自从半年前爱上了打羽毛球后,现在和几个朋友是固定每个星期打三次球。

  “虽然赶上了春节,但大家也都没改变计划,仍然聚在一起打打球,既能聊天沟通,又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孙晨阳说,今年他还给父母办了一张游泳年卡,老人收到后高兴极了。

  今年有些市民连出行的方式也改变了,他们放弃开车改为骑自行车出行。“因为过年放假不用赶时间,今年带着孩子去拜年都是骑着自行车去。”家住中央华府小区的郭戈对记者说,“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港城的大街小巷,不仅能看到街上热闹的场景,还能切身感受到浓郁的年味,这种感觉很好,也很特别。现在短距离的骑行已经成为每天安排的运动,几天下来,感觉身体重新焕发了活力。”

  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台球馆等室内场馆都比较受市民的欢迎,常常都要排队等候,除此之外,爬山、健步走等运动方式在春节期间也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健康过大年已成为深入人心的一个观念。

  视频拜年千里“见”亲人

  2月16日,传统的农历春节,也是亲友们相互拜年的日子。早饭过后,人们便开始陆续登门拜年。此外,人们还通过固定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视频拜年。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千百里之外传来了亲情,送来了祝贺与问候……

  大年初一11时50分许,赣榆区沙河镇小站村李朝任一家围坐在饭桌前,等待着向远在黑龙江铁力市双丰林业局的二哥李朝起一家进行视频拜年。按照事先的约定,老李让儿子拨通了二哥李朝起家的视频电话。视频中,老李的二哥李朝起与二嫂颜崇英格外欣喜,84岁的二哥与86岁的二嫂,一边与李朝任相互拜年的同时,不断地问询各家的过年情况。十余分钟的视频拜年通话中,洋溢着祝贺与亲切的问候,既热情又真挚。

  1962年,28岁的李朝起与村里几位同龄人一起北上闯关东,在双丰林业局当上了林场工人。从此以后,他就与家人分居两地,2年后他又把新婚的妻子颜崇英接到了双丰林业局,从此一家定居于此。此后近60年的时间里,他们一家与远在数千里之外老家的老母亲及三位兄弟是聚少离多,春节拜年更成了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牵挂。2004年夏季,93岁的老母亲去世,李朝起夫妇曾专程回来为老人尽孝。前几年,李朝起夫妇也曾计划在春节期间回来过年,无奈人已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最终回老家过年的计划一直未能实现。

  今年春节前夕,李朝起与李朝任老哥俩就事先联系,希望能够在子女的帮助下,实现使用手机视频拜年的心愿。两地的子女们获知老人的想法后,从祭灶过后就开始隔三岔五地打开视频电话,让分居两地的老哥俩视频聊天。大年初一中午吃团圆饭之前,老哥俩终于实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视频电话拜年。

  过年回家陪妈妈聊天

  2月15日是除夕,清早,家住海州区路南街道朝阳社区的卢长干夫妻起了个大早,帮着母亲摘菜洗菜,并将冷菜做成拼盘摆好。“今天是除夕,我虽然不会烧菜,但洗菜这些活倒是没问题。母亲操劳了多年,也该让她享享福了。”卢长干边做着家务边笑着说。

  原本是大年三十的假期,可2月14日一早,卢长干已经睡不着了,他5点起床收拾好物品,6点半就带着妻子和儿子行驶在回老家的路上。“妈,我们回来啦。”还没进家门,卢长干就高兴地喊起来。卢长干的母亲听见声音,连忙从屋里出来,看见儿子、儿媳妇平安到家,她咧开嘴笑出了声。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母亲亲自下厨做的,有卢长干夫妻俩特别爱吃的肉丸、煎藕饼、可乐鸡翅、红烧鱼等七八道家常菜,一家人边吃边聊。卢长干感慨:“每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赶回家陪陪家人,特别怀念老母亲做的饭菜。”当天,妹妹也从浙江赶了回来,弟弟一家四口人也来到了母亲家中,一家9口人吃着年夜饭,聊着天,特别热闹。

  2008年,卢长干来到市区工作,虽然距离老家赣榆不远,但能回家的时间特别少,有时候一年才能回家一次。“这个春节,除了正月初一早上走访了亲戚,剩下的时间,我都待在家中陪家人。”卢长干对笔者说,看着母亲每天笑得嘴都合不拢,卢长干也特别高兴。

  春节假期很快就过去了,2月20日,又到了离别时刻,卢长干一家不得不踏上返程的路途。临走前,母亲千叮万嘱要他注意身体,工作不要那么拼命。尽管这些话已经耳熟能详,但卢长干的心里还是觉得暖洋洋的。

  春节,是家家户户团圆欢聚的日子。在港城,还有很多人和卢长干一样,平时忙于工作,回家的时间很少,他们趁着春节假期,早早赶回家给父母拜个年,陪父母聊聊天,可谓其乐融融。

标签:

责任编辑:韩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