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州区柔性借“智”推动创新发展
中国江苏网12月14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武旭)连云港市海州区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在“准”、“活”、“实”上做文章,柔性借智,用好柔性引才渠道,推动创新发展。
突出“准”,提高引才针对性。海州区着眼区情明定位,主动作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原则,把柔性引才作为弥补区内高端人才缺乏的首选途径,围绕区内“三新一高”主导产业,立足产业发展方向、企业实际需求,建立省级以上人才工作载体86个,其中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5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个,与东南大学、中科院能动中心等50余所高校院所共建“校企联盟”241个。2017年,通过项目带动,62家企业申请兑现“科技创新券”596.5万元,带动科技创新支出1242.4万元。
突出“活”,注重引才灵活性。广搭平台畅渠道,为企业柔性引才搭桥引线,建成连云港(海州)虚拟产业研究院,突破区域界线,实现企业和高校院所在信息共享,关键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无缝对接。举办高层次人才海州行系列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以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等20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近100名知名专家、在读博士来海州区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举办5期产学研专题沙龙,在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行“科技副总”。
突出“实”,聚焦引才实效性。将实效性作为柔性引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以效用为目标的人才工作评价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形式,合作研发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利用“双创人才”、“科技镇长团”等人才项目机制,吸引200余名高层次人才来海州区创新创业。目前已与江苏理工大学、扬州大学、中科院能动中心等多所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合作协议,深化人才、技术、项目的合作交流,畅通柔性“借智”渠道。截至目前,已从扬州大学等成功选派9名博士到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先后邀请12所高校的专家教授,深入企业和园区签订合作协议11项,解决技术难题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