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灌南人的苏州之“家”
中国江苏网10月13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赵占成)提起苏州市经开区塘西路9号,灌南人在苏州打工创业再熟悉不过的地址,它就是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的活动基地,也是灌南人在苏州的“家”,“家长”党支部书记赵传华,也是苏州市浩利特劳保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和苏州乐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从打工仔变成创业人
1990年,高中毕业的赵传华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镇兽医站工作。但“不安分”的他认为这份工作过于安逸,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南下打工的热潮,他作出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决定——到苏南“闯天下”。
1994年,赵传华满怀热情和激情,随南下打工的伙伴们一起到了苏州,做过建筑工地的零工、当过保安公司的保安、干过鞋厂的操作工…… 虽然履历丰富,但赵传华深深地感到,在那个物质和创业机会相对匮乏的时代,自己只能在社会底层打拼。
那时候做保安,每个月有三四百元收入,但赵传华不甘于仅仅做一名保安。他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学会了修理模具,还时常到图书馆看书学习。
“来到沿海发达地区,要生存下来,要生活得好,要寻求发展,谈何容易。”平静的生活中,赵传华的内心起了波澜。他利用手中两万元积蓄,在苏州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开起了一家销售劳动安保产品的门店,创业生涯就此起步。2005年,这家门店已经发展为苏州市浩利特劳保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到来,赵传华的传统门店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嗅觉敏锐的他意识到,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发展模式也亟待转型,“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和创业创新的风口。
2014年11月,以销售特色农产品为主业的苏州乐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络电商平台,并建立了线下采购渠道,销售的江南大米、灌南柴鸡蛋、粉丝等农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随着平台一天天做大,赵传华“把家乡优质农产品带给国人”的梦想实现了,平台年销售额达到上千万元,企业团队也发展到30多人。
“真不敢想,现在能有这样的创业机遇和发展环境;更不敢想,自己也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创业人。”赵传华说,这都源自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正是为此,他对这个时代充满感恩,对党和国家充满感恩。
在陌生的城市安一个“家”
这个家就是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家长”—赵传华。“麻雀虽小,一应俱全”,它位于经开区塘西路9号,苏州乐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2楼,不大的办公区域被分隔成一处能容纳十多个人的会议室,一处放置着台球桌和一些桌椅板凳的活动室,周围的墙上张贴着党组织的纪律规定,悬挂着多面锦旗,锦旗下的长桌上则摆放着相关部门给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的各类授牌。
虽然创业成功,但赵传华告诉记者,他回想起这二十几年在苏的经历,有很多感触,“外地人自身来苏州发展不容易,我就曾被老板欠薪,因为不懂法,没人帮忙而吃哑巴亏;我灌南县的邻居在吴江打工时受了工伤,竟然得不到企业的赔款,更普遍的,现在很多在苏的灌南人想找工作,有的想入党都没门路。”赵传华说,在苏州的灌南人太需要建立一个正规的组织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了。
而当赵传华在家乡听说老乡邵中国早在2000年在杭州成立了灌南县驻杭州流动党员支部,多年来帮助了无数灌南县人在杭州工作生活后,他更加坚定了建立党支部的决心。
2014年,赵传华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16年,在赵传华和几个关系密切的灌南老乡的努力下,5月,灌南商务局党委正式批复同意成立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7月1日,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正式在苏州成立,承诺积极联系苏灌两地党组织合作、团结发展在苏灌南籍党员、团结帮助在苏灌南籍人员等。成立仪式上,10名党员一致推选赵传华为首届支部书记。因为一直没有好的活动地点,党支部2017年5月搬入了经开区塘西路9号,约定每个月20日组织学习党的政策、法规,交流近期的工作生活,一年多时间,党支部成员从最初的10名发展到如今的80多名,还建立了有超3000名灌南在苏人员的的老乡微信群。
有了家就有了依靠
家,是雪中送炭的温暖。让党支部成员记忆最深的是2016年11月,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刚成立不久,就在党支部成员里传出了消息,一位在苏州打工的灌南老乡身患尿毒症,急需钱救急。赵传华立即去了解情况,得知这位来苏打工者,家里并不富裕,赵传华立即在党支部开会,组织募捐,两天就凑了5000多元,帮助其交付了第一笔住院费。事后,其老乡的姐姐专程来到党支部赠送了锦旗,激动地说:“有了你们,灌南人在苏州就有了依靠。”
家,是创业者的推动器。如今43岁的韩庆成,1999年,他职高毕业后来到苏州打工,通过努力的工作和学习,在经开区一家工厂内从普通工人做到了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十多年来创业的梦想一直在他脑海。之后,他在一次老乡会上认识了赵传华,在赵传华和其他朋友的鼓励下,2015年底,他终于下海,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自动化电子有限公司,并在半年后加入了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团队。如今,在党支部成员的帮助下,韩庆成不仅生意越做越大,还被推选为苏州市重点人才,并在党支部入党,今年7月,正式成了一名预备党员。
家,还是调节矛盾的和事老。今年6月份,两位灌南商人为了各自的酒品牌占领苏州市场吵了起来,最后,他们来到了经开区塘西路9号,赵传华听取了两人的情况后,按照公序良俗进行了调节,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
未来信心满满
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正带给在苏的灌南人实实在在的帮助,逐渐成为在外拼搏的他们背后坚强的后盾。
一年多时间,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让80多名流动党员不仅找到了组织,有了定期的党组织生活,能在线上平台随时交流创业资源,还发展了3名党员,为近百名来苏发展的灌南人找到了工作,今年5月,灌南县和高新区管委会还正式签订协议,对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共建共管,两地党组织加强合作。
“我们的发展理念就是通过党建+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实现资源的整合。”赵传华说,前不久,党支部的23名党员就通过众筹在太湖边建立了自己的100亩农庄,发展田园综合体,吸纳长三角的旅游休闲客源,目前市场反应良好。
“处在中国经济的‘龙头’地区,要实现引领,就要有高的视野,我们的创业也要瞄准‘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这样的新方向来努力。”谈到未来,赵传华信心满满。作为一名党员,赵传华在事业成功的同时没有忘记党组织的培养,他想用自己的平台影响更多的创业人,让更多的在外创业人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对于家乡,赵传华满怀希望,他说,“我将积极地把党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团结更多的在苏州的灌南老乡,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平台,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也为灌南与苏州搭建更多的合作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