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老结婚证 讲幸福故事
中国江苏网8月23日讯 昨天上午,走进玉带新村的一幢屋内,复古的家具、浪漫的婚纱照、干净整洁的地面都在诉说着屋主对生活的热爱。这里住着一对老夫妻,今年,正是他们金婚50周年,大爷李正琳戴着眼镜坐在沙发上看着自己的摘记本,大妈黄淑光正在用布擦拭着旧相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老夫妻的身上,一室静美。
一封书信一张粮票诉衷情
“虽然我比老伴大了四岁,可我和老伴是高中同学呢。”说起年轻的时候,李正琳一脸笑意。他今年80岁,老伴黄淑光也76岁了。小时候,李正琳家里经济不富裕,所以上学迟,1956年,他才读了高中,和黄淑光正好分在了一个班。那时候他们仅只是认识,甚至一年的时间里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后来高中毕业了,李正琳考入了西安冶金学院,在学校内引起了轰动。“他小时候在家放过牛羊,在那个时期能考入一所大学,非常不简单。”黄淑光骄傲的说。可能从那时候起,黄淑光就记住了李正琳这个人。而黄淑光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药学院。两个人互留了地址后分别去上了学。
李正琳上了大学后第一个月,他就给黄淑光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上内容很简单,寥寥几句话,说明了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很快,黄淑光也回了信,同样,内容也是自己在学校内的生活情况。“那时候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我们的联络都是书信,每个月至少一封。”李正琳说。
在大学里,每位学生每个月都可以分到30斤粮票,就在第二年,李正琳调干,他的粮票变成了每个月27斤。虽然李正琳只是在信中提了一笔,可黄淑光却记在了心上,心疼李正琳会吃不饱饭,她立即将自己省下的粮票寄给了李正琳。
“我们家条件不好,别看只有几斤粮票,这可对我帮助大了。”李正琳说。同时,他还骄傲的告诉记者,“那时候呀,我就知道这小姑娘的心思了呢。”
跨越半个中国的爱恋终结果
1965年,李正琳毕业后来到青海人事局工作,黄淑光选择了山东医科所。1600多公里的路程并没有阻挡他们的感情。他们仍旧通过书信诉说自己的生活琐事,只是书信的内容越来越长,信里思念的语句也越来越浓烈。
黄淑光记得那天是1967年3月27日,她向领导请了假,和李正琳前去领了结婚证,向同事借了个空屋子,在里面铺了两床红床单,就这样,两人就算是结婚了。这段长达六年的感情终于修成了正果。
婚后第四天,李正琳赶回青海工作。同年8月,经过组织同意,黄淑光也被调到了青海工作。“刚到青海的那段时间,我们没有房子,只住在了一个工棚里。条件很艰苦,不过老伴从来没说过一声苦。不过我内心里是对她满满的感激和愧疚。”李正琳说。好在第二年,他们分到了一所27平方的房子,这才算结束了艰苦的生活。
在青海居住的日子里,每天,人们都可以看见他们俩一起去一公里外挑水、去买煤自己做煤砖,这些活很累很辛苦,而两人的脸上却总是挂着微笑,仿佛只要看见对方,再苦的生活也充满了甜蜜。
在和笔者讲述时候,两位老人因为时间问题,也产生歧义,这时候,李正琳总在翻着一个黑本本,然后告诉黄淑光,“不对不对,那个时候你的手可是受伤了呢。”记者在黑本本上看见一行行工整的小字,上面清晰的记着一句话:5月6日,夫人摔伤手背第100天。
每每听到李正琳说着这些往事,已经76岁的黄淑光总会绽放出笑容,脸上也会出现一抹浅浅的红晕。
返乡报亲恩 不忘祖训传子孙
“守祖宗清白二字,教子孙耕读二行。”说起子女,李正琳表示,他时刻记住这两句话并言传身教。1981年,他们夫妻还在青海工作时候,听闻家中老母亲身体不太好,为了照顾母亲生活起居,李正琳用了一年时间跑调动,最后俩人终于如愿回到了连云港工作。就近照顾老母亲的生活,事无巨细,直到老母亲97岁去世。
他们夫妻有三个子女,儿子儿媳都非常孝顺。退休后,儿媳为了让老夫妻出门转转,自己掏钱给老夫妻报团去香港旅游。“两个儿媳都非常孝顺我,以前每个星期我们家都是大聚会,特别热闹,我们家从来没有出现过婆媳矛盾。”黄淑光说。
老夫妻俩特别与时俱进,为了能和子女更好的沟通,他们去学电脑、学用微信。老夫妻还和孙子单独建立了一个群,每个星期定期听听孙子发来的消息,他们觉得特别幸福。小孙子考上英国音乐学院那年,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拍了照片给老夫妻发了过去,他们看见孙子的录取通知书,欣慰地发给孙子两个字“很好”。这两年,李正琳身体状况不是特别好,而每每看见孙子发过来的问安信息,李正琳就感觉身上充满了力量。
“这是我们一大家人的大合影,去年老头子过80岁生日,孙子特地从英国赶回来为他庆祝。”黄淑光拿着一部手机,一张张照片地翻给记者看,边说还边介绍照片中每个人的身份。记者被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所感动,也为老夫妻俩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平淡如水的感情所感动。他们一起所经历的点滴诠释了什么叫做爱情,什么叫做生活,从步入婚姻殿堂那一刻开始到现在,走过了金婚,一起慢慢变老,我的身边有你,你的身边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