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连云港 > 关注连云港 > 正文

0

赣榆区“爱心工资”现象是文明连云港的旗帜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3-15 10:44:00

  中国江苏网3月15日讯 近期,赣榆“爱心工资”事件经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密集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为这一体现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爱心接力等价值导向的满满正能量事件点赞。质朴的环卫工老夫妻、负责任的边防民警、爱心接力的网友们,用友善、诚信、爱心共同演绎了这个美好的故事,这一波三折的“爱心工资”背后,是凡人善举的集结,是小城大爱的彰显,是港城这座浪漫滨海城市最美风景、文明旗帜。

  一、“爱心工资”现象的价值观本底探析。单纯从新闻影响的视角看,“爱心工资”事件也许看起来不大,然而,站在社会学的视点,正是这一个个看似寻常、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小事件,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寻常中显高尚、平凡中见伟大,一个个爱心接力、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的本底,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正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倡扬的时代最美。

  1、“爱心工资”现象是赣榆淳朴民风的再现。赣榆自古以来就深受孔孟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熏陶源远流长,传承着忠义、守信、正直的人文精神。 “夹谷会盟”、“端木晒书”等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其间蕴涵的仁爱、友善、礼敬等朴素价值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赣榆人;为官清正的朱梓、忧国忧民的胡松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有江北三贤美誉的许林、抗日县长朱爱周、支前模范董力生、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姜霜菊、农村致富带头人钟佰均,等等,无一不反映出赣榆人民勤劳质朴、讲求信义、敢于担当、追求美好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境界。有大树必有沃土。“爱心工资”,这个充满着尽职尽责、诚实守信、凡人善举的正能量故事,之所以发生在赣榆,究其原因,其深植的丰厚沃土即是赣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诚实守信、乐于助人、重义轻利的淳朴民风。

  2、“爱心工资”是赣榆网络爱心的汇聚。当今时代,网络是最大的舆论场,也是最大的变量。“爱心工资”事件中,网络特别是活跃于网络平台的广大网友产生了巨大的效用,网络成为人们爱心涌流的传播渠道,可以这样说,没有网络爱心的传递就没有“爱心工资”的一波三折。近年来,赣榆区致力于网络友善文化和网上舆论建设,拥有江苏县区级最大网络贴吧“赣榆吧”,长年活跃着一支依托网络媒介发动、倡导助人为乐、爱心公益活动,被赣榆人称为当代“网络雷锋”的赣榆义工队伍。“网络义工”长期以来坚持救助贫困、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在赣榆市民中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2009年民间爱心人士开始运用百度贴吧———赣榆吧发布爱心信息,2010年开始集体救助当地的小梦缘,2012年集体救助小豪杰,截至目前拥有注册会员3万人,开展各类活动800多场次。受“网络雷锋”队伍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赣榆人自觉加入到扶危济困、扶贫助学、助人为乐等社会爱心活动中来,“爱心工资”现象中,一大批热心网友不计回报,爱心接力,伸出友善之手,让爱的玫瑰芬芳溢满赣榆大地。

  3、“爱心工资”是赣榆文明新风的硕果。近年来,赣榆区狠抓典型选树和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最美赣榆人、“了不得好”好人好事等评选活动;区委区政府联合印发《赣榆区新乡贤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率先启动新乡贤文化建设工程,建设乡贤馆、乡贤园,成立镇村乡贤会,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桥梁”作用、在乡村发展中的“智库”作用、在乡风文明中的“榜样”作用;成功推出现代乡贤、中国好人方敬,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姜霜菊,江苏省重大典型钟佰均、柏纪荣、卢干景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成立赣榆区道德风尚建设基金会,举办“福城好人美德赣榆”颁奖典礼,召开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新春慰问座谈会,褒奖各类道德典型;今年春节期间,印制10万份“好家风好家训”书法春联、30万张“福”字免费发放全区市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好家风好家训融入民俗节庆;在全区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上墙、文明行为上墙、传统文化上墙“三上”工程,着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落小上下功夫,让文明新风吹遍赣榆大地。

  二、“爱心工资”现象成为港城文明的最美标识。“爱心工资”这样的凡人善举传递着小城大爱,诠释着连云大爱,如春雨润物无声,又似春风温暖社会,感动人心,感动城市,成为人们追求卓越、向往美好的精神动力,润泽着港城这座神奇浪漫的海滨城市。

  1、“爱心工资”事件提升了城市良心标杆。凡人善举蕴含着人间大爱。“爱心工资”群体里,很多热心网友在谈到捐助环卫老人时,异口同声地提到:这种热心行为由来已久,并非一时兴起;两个老环卫工人工资找到后,面对爱心网友捐赠的对他们来说的“巨额”工资,非但坚决不拿,并明确表示应该把钱捐给更需要的群体;边防民警本可以按照处置的流程,找不到老人工资出个说明,事情就了结了,然而在责任和职责驱使下,迅即发了寻物启事,引发网友纷纷跟进,10元、50元、100元......爱心群体广泛出现,最后暖流涌进福利院。爱不贵浓而贵长久,以一个善念激发每一个人心中的善念,以一个善行推动无数善行。“爱心工资”群体,集体演绎了一座城市的爱心接力,它是城市良心,更是城市骄傲,是连云港这座大爱连云城市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树立起新的道德标杆,汇聚起文明发展的新力量。

  2、“爱心工资”事件刷新了城市文明颜值。这种现象一经发现,瞬间引爆了朋友圈。2月28日,央视财经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中央和省市30多家主流媒体密集聚焦,“爱心工资”现象得到广泛传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晚高峰》、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第一时间》,分别播出这段一波三折的暖心故事。新华社发通稿、现代快报用专版、扬子晚报用头版头条形式刊播了这一热点新闻,《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发布等10余家省市媒体陆续推出专题,聚焦赣榆“小城大爱”,点赞美德赣榆、诚信赣榆、友善赣榆,开创了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持续聚焦赣榆的先河。人们通过“爱心工资”事件更加了解和熟识赣榆,更加认同和喜爱港城这座文明城市,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刷新了城市文明的颜值。

  3、“爱心工资”事件体现催发了传统美德之花的现代绽放。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友善、诚信、关爱是人性的光芒、道德的力量,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基本要义。当前,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上,总的来看,还存在着形式多、内容少,活动多、深入少,大而化之多、落细落实落小少等“三多三少”现象,究其原因,是忽视事物发展规律,脱离客观实际,用想当然、搞形式去铸造一个个高悬于空的“价值观楼阁”。“爱心工资”现象,之所以引发大家的关注,引起媒体的热衷,根本的,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峰回路转的事件中,每个细环节都体现着诚信、友善、文明的价值观,每个人物身上都流淌着传统美德的血液。人们心中一直期盼着的道德回归,在此次“爱心工资”事件中得以呈现,在网民追求道德回归的集体意识中集中迸发。可以说,传统美德因子已经根植于每个人的脑海,以现代的方式光彩绽放,是赣榆社会的缩影,大家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必定会积小爱为大爱,积小胜为大胜,小小为功,久久为功,共同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三、“爱心工资”现象理应成为引领城市文明的旗帜。“爱心工资”现象凸显的是小城大爱,小人物大情怀,小事情大文明,凡人善举,众人拾柴,暖心汇聚,无疑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群体良心,是一座现代化滨海城市特有的城市气质和品质,是令本地人自豪、让外来人赞叹的最美风景。

  1、要在价值观建设要义上深度挖掘。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省市重要媒体集中宣传的基础上,把“爱心工资”现象传播得更广,对外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对内凝聚价值观共训。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用网络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爱心工资”事件如春雨般滋润市民心灵,创作并编演《小城大爱》情景剧,开展进镇村、进学校、进企业等展演活动,让“爱心工资”事件广为人知。要重点围绕“小事不小、小城大爱、小小为功”三个角度,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透过“爱心工资”事件思考事件背后所蕴含的人性光芒和道德力量,引导广大干群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踊跃投身文明城市创建,进而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提升大发展。

  2、要在学习践行上掀起高潮。学贵在深、在掌握精髓。“爱心工资”事件中,质朴的环卫工、负责任的民警、充满爱心的网友们,不一样的角色,一样的诚信、善良,这种温暖的底色,是根植于赣榆人血脉的特质,需要深入挖掘整个事件的内涵和本质,精准学习、细微践行。要引导各级各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和职责分工,把学习践行有机结合,把思考和行动有机统一,教育系统要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以传统美德教育为题,用八礼四仪为线,广泛开展做一个“文明有爱心”的赣榆人主题实践活动;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部门,要以“爱心工资”群体中的优秀青年、模范职工为榜样,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营造爱乡睦邻、进取奉献、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文化、新闻等部门单位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把镜头、笔尖对准一线、聚焦基层,通过“爱心工资”现象的创作,传递时代正能量,唱响发展主旋律。

  3、要在创新品牌建设上寻求突破。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仅是高楼大厦和清洁宽阔的马路,更多的是人内心的纯洁和善良,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良心和温度才是文明城市的高度。紧紧抓住 “爱心工资”现象良机,创新“诚信赣榆—我们在一起”信用建设品牌,让诚信友善的种子深深植根在赣榆大地,让美德之树枝繁叶茂、越长越高。深入开展“诚信街区”“诚信市民”“诚信企业”等评选活动,选树诚信标杆,引导社会诚信。组织开展全民大讨论活动,特别是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而思想内容深刻的主题讨论,引导市民谈感受,议诚信,话信用,在思想上共识,在情感上共鸣,让诚信友善的种子深植市民心坎,扎根赣榆大地,绽放区域精神文化的别样风采。

  作者为赣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标签:连云港;旗帜;爱心;工资;现象;赣榆区“爱心工资”现象是文明连云港的旗帜

责任编辑:贾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