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 “房山模式”:让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率达98.2%

中国江苏网3月7日连云港讯(记者 童金德 通讯员 微晶)东海县公安局房山派出所推行“五四三”工作法 打造社区警务“房山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在连云港市网格化治安管理工作暨社区警务网格单元服务管理工作会上,该所兴谷警务室社区警务网格单元服务管理经验成为亮点。
据了解,房山镇位于东海县南大门,辖区紧邻沭阳、人口众多、交通便捷。房山派出所兴谷中心警务室辖吴场、陆圩、兴东、兴谷、林疃5个行政村,分布在245省道两侧,共4530户21295人。
因地理位置特殊、人员流动性大,长期以来辖区案件多发、治安复杂,加之基层警力不足等因素,社区警务工作滞后,社区民警疲于应付,导致部分群众对“有困难找警察”的承诺产生质疑,社区民警开展工作经常面临“户难入、门难进、群众抵触”的窘境,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兴谷中心警务室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推行“五四三”社区警务网格单元服务管理新模式,实现警务前移、阵地前置,将警务室真正建成保障群众安全的“铁闸”和便民服务的“窗口”,取得了良好成效。他们的做法是:
首先实施“4+1”网格化管理,打造社区警务新模式。兴谷中心警务室将警务网格服务单元管理与社会治理网格管理相融合,构建“五级网格化”管理模式,“五级网格”即:社区民警为网格长,统筹安排辖区5个村的社区警务活动;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网格协调员,负责各条块之间的工作协调;社区专职辅警为格管理员,协助网格长开展社区警务各项工作;村民组长、平安志愿者为网格员,负责本网格内的各项工作;“五老人员”、治安积极分子等群众为信息员,搜集并及时上报各类情报信息。辖区共划分为65个网格,设网格长1名,网格协调员5名,网格管理员6名,物建网格员45名、信息员75名。五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立足“全面统筹、条块集合、分工负责、资源互联、警民共建”,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推动社区警务工作由以往的“专人单项、一岗一责”,向“一专多能、一岗多责”转变,做到“排查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全方位”,社区警务实战化水平显著提升。
其次落实“四大职责”,夯实基层根基。职责一就是人口管理,兴谷中兴警务室针对辖区常住人口多、流动人口和场所行业较少的实际情况,采取日常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居民“放心户”,只登记通讯方式、交通工具等变化情况;对20名涉毒人员、6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网格长、家庭成员、社区医生及平安志愿者“四帮一”管理模式;对3名涉稳人员,特殊时期采取网格长、网格管理员、村组干部及特定信息员“四帮一”模式;涉稳人员日常管控与其他60名重点人员,采取网格管理员、网管员、村组干部“三帮一”模式管理。其他信息员对重点人群加强信息搜集,协助管理。
职责二是警情处置。他们对不同的警情,实行分类处置。对辖区内社会求助类、纯纠纷类警情,直接由警情所在网格的网格管理员配合村委会人员前往处置,并将处置结果记录在案,报网格长或派出所接警民警;对案事件类警情,由网格管理员先期到达,保护现场,做前期处置工作,待网格长到达后,配合共同处置;涉及其他职能部门处理的警情,由网格协调员联络相关职能部门派员,会同网格管理员、处警民警共同处置,既节约了警力、提高了效率,群众诉求也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职责三是安全防范,在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立体化、全覆盖的治安防控体系,警务室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根据辖区网格划分,从企事业单位门卫、路边商铺、摊点从业人员中,选择责任心强、热心治安的群众,佩戴平安志愿者红袖标,震慑违法犯罪人员,形成“固定点”;由1名网格管理员辅助1名村干部和1名平安志愿者,对农村集市、春节、农忙等重点时段及学校、案件易发等地段进行义务巡逻,值班网格管理员,配合派出所巡逻中队,在各固定点、村与村之间开展不间断巡逻,从而“连好线”;警务室接入图像专网,将辖区“村村通”监控直接连接到警务室,并确定专人对“村村通”视频监控系统开展网上巡逻,做到“顾好面”。
职责四是服务群众,为了方便群众联系社区民警,警务室在每个村庄人口聚集区域,设置社区民警“真人秀”,主要路口电线杆上,悬挂社区民警“广告牌”,并在辖区商店、学校、卫生室等公共场所,张贴“不干胶”;对辖区其他居民区,利用入户走访时机,将警民联系卡发放到每家每户。同时,利用村部广播、平安志愿者小喇叭等,反复播放交通、禁毒、消防等方面的防范知识,提醒广大居民提高安全意识;借助互联网优势,建立兴谷警务室“警务微信群”,目前辖区400余名群众进入微信群,依托微信平台定期为群众开展法制宣传、解答法律问题。特别是针对辖区209名留守儿童,管理存在真空的情况,落实网格管理员、平安志愿者、实际监护人“三帮一”或网格管理员、平安志愿者、实际监护人、学校老师“四帮一”的帮扶模式,并签订帮扶协议,建立“一户一册、一人一档”,切实维护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
再者建立“三项机制”,保障规范运转。一是队伍良性循环机制。在统一招录、集中培训和实践考察的基础上,从辅警中选拔优秀人员到警务室工作,明确为网格管理员。推荐优秀辅警兼职村支两委职务,享受相关职位工资待遇,使辅警队伍成为村支两委人员储备库;年度被县局评为“三十佳辅警标兵”的,一次性发放1000元奖金,同时每个月工资提高100元,被评为称职的,工资月提高50元,不称职的及时调换。同时对网格内的其他人员进行积分考核,年度被县局评为“积极分子”的,一次性发放1000元奖金。
二是疑难案事件清单认领机制。对辖区内未办结疑难案事件,向网格内所有人员,实行认领承包机制,对于在规定期间内按要求办结的,按积分考核制度予以奖励。扩大了化解矛盾纠纷的渠道,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是考核激励机制。制定积分考核办法,对网格员、信息员、平安志愿者等参与网格管理人员,建立积分档案,定期进行考核,实行“一案一奖、一事一积分”。采取申请政府平安志愿者基金、见义勇为基金,为积分超市经费提供固定保障;获得辖区企业一定数量商品的资助,随时可以按积分兑换积分超市物品,或者兑换积分相对应的超市卡,到指定超市进行购物。扩大积分兑换的一个渠道,从而保证超市正常运转。
“五四三”警务网格化单元服务管理模式的建立,成功将社区警务融入到村务和家务中,实现了社区警务和社区管理工作“一体化运行”,“捆绑式”办公,实现了警务前移、阵地前置,减轻了派出所日常工作量,社区警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五四三”工作法实施以来,网格员、信息员及平安志愿者提供各类案件线索20余条,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网上逃犯各1名,排查、消除安全隐患7处,化解矛盾纠纷7起,配合处置相关警情16起,辖区可防性案件与上年度同期相比下降20%,省、市、县“两会”期间辖区信访重点人员全部稳控在位,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率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