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少年抑郁频发,且常常成为网络和社会热点,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陈丽娟,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王珂璐,在《传媒观察》2022年第1期发文,选择知乎话题“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抑郁或自杀?”和“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下的网民回答文本进行研究,抽取200份高赞回答为样本,进行编码设计,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家庭传播视域探究哪些因素容易诱发青少年抑郁。统计结果显示:家庭传播内容负向否定、家庭传播方式简单粗暴、家庭传播关系冲突失衡、家庭传播情境压抑恶劣四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诱发青少年抑郁的出现。对此,文章从家庭传播沟通角度,对预防青少年抑郁提出策略建议。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明确强调,需加大对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干预力度。研究数据显示,青少年的自杀率要比成人高出近3倍,且大约60%的青少年自杀事件是与抑郁症有关。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本该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他们,却因为各种心理问题突发人生悲剧。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必须反思青少年究竟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对青少年成长有着重要抚育、支持和影响作用的家庭,又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支持?为什么青少年抑郁逐年高发,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家庭传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带着诸多疑问,我们选择了知乎中关于青少年抑郁的问答作为分析对象,拟从家庭传播视角探寻引发青少年抑郁的家庭因素,并对青少年抑郁预防提出相关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截至目前,知乎中“抑郁”话题关注人数达到4.7万,涵盖提问5.2万个。2015年的问题——“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抑郁或自杀?”共获得了36万次浏览,785个关注,232个回答。2020年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共获得了1178万次浏览量,10969个关注,2512个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者大多是具有抑郁情绪或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以自叙的口吻来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可见,知乎问答中的叙事文本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本文从两个问题的网民回答中抽取了200份高赞回答为样本,拟重点从家庭传播沟通的视角去探寻究竟哪些因素可能引发青少年抑郁的出现。
(二)类目编码及说明
经过对200份高赞回答的精读,抽取回答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分别从家庭传播中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关系、传播情境四个维度建立分析类目表,拟探究哪些家庭传播因素对青少年抑郁有重要影响。
二、家庭传播视域下青少年抑郁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39.5%的知乎网民认为简单粗暴的家庭传播沟通方式,如对子女总是批评、打骂、训斥、吼叫等方式极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抑郁状态;24.1%的知乎网民认为家长对子女总是贴负性标签、否定质疑子女,也是引发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原因。19.1%的知乎网民认为父母充满控制欲,缺乏平等沟通、缺乏尊重、无边界感导致的家庭传播关系冲突失衡也是诱发青少年抑郁的因素。17.3%的知乎网民认为家庭关系复杂、父母关系恶劣、家庭争吵不断的家庭传播情境是压抑恶劣的,也容易引发青少年抑郁。
基于如上的统计分析,我们进一步采用了词频分析的方式来呈现知乎网民认为引发青少年抑郁的家庭传播具体因素:
(一)家庭传播内容——负面标签、否定质疑导致青少年自我否定,增加无意义感
“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从家庭传播内容维度看,负面标签、否定质疑的语言暴力充斥在每一条长达千字的回答文本中:
“每天这样的事都在发生,我的每一个行为都被恰到好处地纠正,在我的眼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提各种要求,可是他们却觉得这只是不值一提的‘为了你好’。”
“我在家被父亲用不堪入耳的字眼挖苦,说他的同事的孩子去国外留学十分优秀,说我怎么笨得像头猪一样。”
“有的时候下了班的母亲会突然冲进我的卧室,对我进行各种辱骂,从成绩到情商,她时常会说:哭?你这个成绩有什么脸哭?你表弟小你三岁成绩那么好,还会弹钢琴,你会什么?你这个废物。”
“我几乎没被夸奖过,永远被打击。”
在家庭传播中,传播内容恰当与否和传播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93份涉及传播内容的回答进行分析后,发现被反复提及的词语有“成绩不好”“没出息”“不懂事”“笨”“矫情”“都是为了你”“想太多”“去死”。在传播内容上,父母更偏向于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前途,过多的负性标签与打击会让青少年陷入自我否定,“PUA式”的传播内容会导致青少年对自我价值和存在意义产生怀疑,增加其患抑郁的风险。
(二)家庭传播方式——批评打骂、训斥吼叫弱化家庭支持力度,青少年安全感缺失
从两个话题下网民的回复可见,家庭内部的平等沟通几乎成为奢侈品,问题回复者对父母的批评打骂、训斥吼叫仿佛如鲠在喉、如芒在背,极度痛苦,他们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支持,在最需要心灵呵护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安全感严重缺失:
“他们咒骂我,揍我,说我这样的人会一辈子没有出息,还说如果不是因为我,他们早就结束了这该死的婚姻。我时常被他们打得满身伤痕,我害怕死亡,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在我心里我就是妨碍他们的累赘罢了,我大概是不配活着。”
“一年级字写不好,被母亲拎着菜刀说再写不好就剁了你的手,现在想来应该是吓唬我,不过当时真的是心理阴影。”
在上述文本中,从“揍”“累赘”“不配活着”等词语中,能感受到这些青少年对家庭和父母的失望甚至是绝望。没有家庭呵护与支持的青少年极度缺乏安全感,也找不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对知乎网民有关家庭传播方式的详细描述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其中可见“吼叫”“惩罚”“训斥”“打骂”等词语被反复提及,由此可见,许多存在青少年抑郁的家庭,父母的家庭沟通方式简单粗暴,某些父母认为很正常的教育方式——打骂,可能已经伤害了青少年脆弱的心灵。
自尊心和自信心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程度的衡量标尺,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身处简单粗暴的专制式家庭传播方式下,如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打骂,极具传统家庭宗法等级制度的惩罚,都会极大地挫伤青少年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青少年抑郁症外化出来的对生活的无意义感,很大程度上都与家长不当的传播方式所导致的自尊心、自信心挫伤有关。
(三)家庭传播关系——地位失衡、关系冲突消解青少年个人隐私边界,增加抑郁风险
布尔迪厄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通常都是在特定的场域中发生的。所谓场域就是具有其特定运作规则的一个空间。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和生活的一个场域,对青少年心理和生理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家庭场域中,许多青少年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受中国传统观念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的影响,父母对青少年的严苛会演变成一种充满控制欲的心理禁锢。但是随着青少年叛逆期的到来,他们渴望独立自由,父母家长的主导权会与青少年的成长变化产生矛盾冲突,家长的控制欲与青少年的反叛产生竞争关系,竞争成为青少年家庭传播中始终无法忽视的主题。当竞争关系不能妥善解决,正常顺畅的家庭沟通受阻甚至消失时,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就很容易产生。
家庭传播学中的传播隐私管理理论,也可以充分解读中国式家长对于青少年的控制欲。所谓传播隐私管理,即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规则,而隐私边界则指的是家庭成员是否愿意将自己的信息表露给家庭中其他成员的边界线。在中国传统家庭中,长幼尊卑等级仍然存在,青少年的个人隐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不少父母不愿意放弃对青少年个人隐私的窥视和控制。为了让青少年的成长符合父母的规划,父母不停地越界,比如偷看青少年手机、偷看日记、控制青少年交友等等:
“我的妈妈是一个小学教师,而且我上的小学就是妈妈工作的小学。所以我的每一任小学老师和我妈都很熟络,可以说我所做的一言一行都在我妈的视线范围之内。我做作业必须是完成得最快最好的那一个,考试的时候必须是成绩最高的那一个,只要考了第二名我就会被骂得很惨。”
“嘴上说着‘爸爸妈妈永远尊重你的选择’,一旦我做的选择不合他们的心意,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干扰我的选择,找亲戚老师轮番轰炸,直到我选择他们想要的选项。”
通过对话题下网民回答文本进行分析,其中“不准”“不许”“不尊重”“控制欲强”“强制”“管我”“命令”“干扰”等词语被反复提到。这些词语都蕴含着十分强烈的管控欲。父母不愿意在青少年成长期中给予他们平等的地位,常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干扰青少年的自主决定权。
福柯在其话语规训理论中十分详细地阐述了权力和知识的关系,他指出,并非知识产生权力,而是权力产生关于主体的知识,以便为了生产主体,即统治者的意志即为科学、真理,通过意识形态教育,来达到教化的目的。这个解释放到家庭传播中,就是家长在家庭中的地位决定了其话语权,他们制定的原则是孩子们应当遵守的守则,遭到逆反时通常会采取打压式语言教育来达到规训孩子的目的。这种权力的争夺往往会消解青少年的个人隐私边界,导致家庭地位失衡,进而引发家庭关系冲突,青少年抑郁风险增大。
(四)家庭传播情境——争吵不断、压抑紧张降低青少年家庭归属感,自我存在感缺失
从本文所选取的研究样本出发,家庭传播情境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关系复杂、父母关系差导致的家庭内部争吵,不断降低青少年的家庭归属感。
家庭关系复杂主要包括了祖辈矛盾、生二胎、寄养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几种情况。社会情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家庭传播的噪音,具体表现为二孩家庭的平衡、重组家庭的微妙家庭关系、大家族中的矛盾冲突等等,这些噪音会造成家庭传播模式的畸变,形成不利于家庭顺畅沟通的传播模式,使得青少年调节抑郁情绪的能力下降。如在二孩家庭中,父母的不平等对待常常是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重组家庭中,青少年对于家庭安全感的缺失会使得他们克制自己的表达欲望,刻意回避令自己不安的因素,但长期的压抑会增强抑郁风险:
“从小你们把我放在各种亲戚家、各种给我转学、搬家、换城市、换保姆,身边从来没有稳定的情感支持。在新的学校受到欺负了,回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偶尔刚好碰到你们在家,刚要说几句话就打断我,说你们累了,要休息,要我一边玩去。”
“小时候,挨骂的永远是我,依稀记得,不知道因为什么和弟弟吵了起来,我妈一边骂我一边打我,打了将近一个小时,那个时候心里想的是,打死我吧,打死算了,就不用再这样了。”
对于青少年来说,倘若长时间暴露在父母频繁而又激烈的冲突中都会对其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心理上也可能是生理上的。在家庭中,父母婚姻不幸福将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于家庭的认知: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父母总是经常吵架摔东西动手,嚷嚷着要离婚可都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我爸也总是不回家,在外面喝酒,他们吵的时候,我就趴在门边上偷偷看,然后偷偷哭。就算他们没有争吵,一个晚上我也会醒好多次,偷偷去看下我妈还在不在房间,我怕她出去找我爸了,那我就一个人在家了,我害怕。”
“父母一直在吵架,经常吵架,做饭口味轻重,盐多盐少都会吵架,爸爸会像数落孙子一样数落妈妈,说急了就动手,我害怕了就报警,但是我不敢说话,我只要出现在附近,会被打。”
通过对知乎网友关于父母关系的回答文本进行关键词提炼,“吵架”、“打架”、“动手”甚至于“家暴”等词都被提及,其中“吵架”一词被频繁地用来描述父母关系差这一个概念。这样的家庭带给青少年世界观的角度偏移,会让青少年的心灵蒙上一层灰。他们无法感知这个世界的快乐,也无法感受到自我存在感。当学习、工作、生活中出现困境时,这些创伤就会成为加速他们抑郁的因素。
三、家庭传播视域下青少年抑郁风险的防范策略
青少年抑郁症的产生、发展绝不是一日之功,会表现在家庭沟通的各种细节中。这需要家长对青少年发出的各种信息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家庭传播沟通中的一切异常现象都值得关注,尤其需要及时接收、反馈青少年有抑郁倾向时所发出的求助信息,并立即给予正确的支持与帮助。在发现青少年有抑郁倾向后,监护人要克服羞耻心理,及时带青少年就医,寻求医学解决办法。
(一)家庭传播需避免沟通内容惟学习论,设置多元沟通话题,探寻生活意义
良性的家庭传播内容应是围绕亲子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塑造青少年对于社会的正向影响,赋予青少年对生活的乐观、幸福等积极氛围的感知能力。
在家庭传播中,传播内容的多样性有益于构建和谐与轻松的家庭氛围,多元沟通话题能够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情感宣泄出口,监护人也能够通过不同的话题更加深入地了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青少年的成长不单单需要培养其对知识的学习能力,更需要加强其人格、品行的塑造。学业固然重要,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不容忽视。
因此,设置多元的沟通话题,才能带领青少年探寻生活更多、更精彩的意义,提高青少年抵抗不良情绪侵扰的能力。
(二)家庭传播需强调平等对话,聆听青少年心声,筑牢青少年心灵避风港
长期打压式的教育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冷暴力式的教育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脆弱,忽视青少年的需求、无视其反馈信息有可能增加其染上抑郁情绪的风险。不论是父母还是其他家庭成员,都应该正视青少年的需求,平等沟通,方能保证在家庭中有效信息的顺畅传播。
虽然现代社会交往强调人人平等,但是中国家庭受传统观念影响依旧严重,“孩子服从父母”这样的观念仍然存在,这导致部分思想观念老旧保守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信奉棍棒式专制教育。
因此,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平等沟通,矫正传播方式,而不是动辄打骂,只有了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及时开导和给予帮助,才能够有效防止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产生;而良好的沟通也能够在孩子出现抑郁倾向时及时了解情况,防止青少年抑郁程度的加深。
(三)家庭传播需提高教育素养,尊重隐私边界,建构良性亲子互动关系
随着社会转型升级,社会阶层分化严重,那些拥有更多社会资源和较高社会地位的家长,给予青少年的教育相比于经济地位低、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更加科学与理性,然而,从总体来看,目前许多家长的教育素养在家庭传播中并没有起到正向作用。从知乎话题下的网民回答文本来看,许多家长教育素养亟待提高。
过度干涉即控制欲过强几乎是中国家长的一个通病,小到青少年的生活起居,大到青少年的学习决定,家长似乎总是想将孩子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规划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青少年稍有自己的想法就不停地打压。长此以往,青少年放弃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怀疑。长期的负面认知很大原因是家庭教育的负效应,家长控制欲过强而产生的青少年自杀、自伤、自残行为已经不是少数。
家长对于青少年过度的控制欲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来看,实际上也是对青少年个人信息所有权的侵犯,过度的控制欲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在成长阶段父母可以在孩子迷茫时给予帮助和建议,防止其走歪路。但随着孩子长大,父母要学会放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走得更远。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渴望独立,渴望被认同,家长应该尊重隐私边界,努力构建良性的亲子互动关系。
(四)家庭传播需营造和谐沟通氛围,缓解青少年成长压力,增强家庭支持力度
和谐平等的沟通氛围是青少年需求能够被听见并接收的重要环境。一般来说,重男轻女、生二胎、单亲家庭等家庭环境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家庭作为青少年的避风港,需要给青少年提供支持力度,缓解青少年的成长压力。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家长在青少年成长中实施正念养育,即家庭环境传递给孩子的都是正向的情绪,比如说“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等等。
正念养育需要家长共同努力。在单亲离异家庭中,父母之间的恩怨尽量不要让孩子参与其中,不要向孩子传递过多的不属于孩子成长阶段的负性情绪。在良好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乐观开朗,看待世界的视角也会是积极向上的,即使遇到挫折也会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沉萎靡。青少年对于这个世界的认同和自我的认同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有关,只有家庭和睦,充满爱与活力,青少年才会充满底气和安全感。
和谐的家庭沟通氛围能够提高青少年感知幸福以及缓解、规避不良情绪的能力,因此家长需要有正念教育的能力,努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成长环境。
(载《传媒观察》2021年1月号,原文约12000字,标题为:家庭传播视域下青少年抑郁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此为节选,图表、注释等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YJC860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丽娟,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王珂璐,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