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栀子花开,省内高校学子们又迎来一年毕业季——毕业设计:挥别校园,致敬青春
2021-06-18 07:16: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沈峥嵘 谢诗涵 蒋明睿 王哲楷  
1
听新闻

记者 沈峥嵘 谢诗涵 蒋明睿 见习记者 王哲楷

栀子飘香,又是一年毕业季。这是挥手别离的季节,更是果实压枝的时节。毕业设计,是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涯的结业果实,也是挥别母校、致敬青春的成人礼,更是踏入社会“海阔凭鱼跃”的探路灯。

高光时刻:这一刻,四年的日子发出声响

“在各种意义上都漫长而愉快/日子发出声响”,这是瑞士作家罗伯特·瓦尔泽的诗句,用它来形容毕业设计作品终于经过磨砺呈现出绽放那一刻,最恰当不过。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系2018级硕士黎一达今年毕业,他出演了两部毕业戏,其中一部是《特洛马克》。《特洛马克》是南大艺术硕士剧团于2016年创作的话剧,从英雄儿子的角度重新讲述了荷马史诗《奥德赛》,呈现了英雄传奇背后一个少年长大成人的故事。5年之后的南大学生采用了这个剧本,加入一些简单的改编,重新排演了这部经典之作。在这部戏里,黎一达扮演3个角色,分别是侍者、求婚者和先知,戏份仅次于主角。

从去年年底项目启动开始,到5月份正式演出,参与两部大戏排演不仅意味着要花大量时间练功、背词,还不得不在紧张的排练过程中挤出时间准备博士考试。这几个月里,他每天几乎都在经历着不同角色间的切换,编剧要求他必须随时进入大悲大喜、大开大合的状态,甚至在几秒钟之内迅速转换情绪。他深切体会到,戏剧表演不仅是对演员的台词和肢体表达能力的挑战,更是消耗体力和精力的持久战。一场80分钟的排演下来,往往累到说不动话,但是稍稍休息后,又要投入到另一部戏的角色中。

凭着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对话剧的满腔热情,他坚持做到同时完成两部大戏。“一部戏就可以达到毕业要求,为什么还要接演两部?”记者问。他坦言,“这是我最后一次在南大进行演出了,所以当导演告诉我,他很需要我去试这个角色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义不容辞。作为一个演员来说,我珍惜每一次能在舞台上成长的机会。”

和黎一达一样,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生朱佳琪在这个毕业季,也经历了自己的“高光时刻”——看到模特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走上了T台。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从上大学的那一天起,她就一直期待着这场属于自己的毕业盛会。对她而言,南京艺术学院每个毕业季的保留项目“520嘉年华”不仅是一场毕业展,还是一场席卷南京全城的“美学教育”,如何拿出最好的作品展现自己的专业功底和审美能力,其实并不容易。

朱佳琪刚读大四就开始构思自己的设计,精益求精的她不断推翻又重来,服装效果图、款式图,她前后大概画了20多稿后,才从中选出了四五套较为满意的。紧接着就是面料的选择,除了在南京本地面料市场购买,也有大量的面料从网上购买,“不同的面料会呈现不同的效果,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很多布料都变成了‘废料’,制作过程中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设计。”朱佳琪说。

在堆满了各类器材和布料的工作室里熬夜是家常便饭,之前工作室没有空调,冬冷夏热,一直埋头工作的她,不是手冻僵了就是热得满头大汗。有时熬夜后精神状态不佳,也常常会被机针扎到手指。即便这样,朱佳琪也不觉得辛苦,反倒回想起那段和同学们一起在工作室准备作品的日子,就感到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学以致用:象牙塔与经世致用之间的过渡

循一段文脉,塑一座城市。终期成果汇报结束,5年所学凝聚在一张百平方公里的规划设计图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毕业生张钰山心中百感交集。不久前,他刚刚完成2021城乡规划学本科6校联合毕业设计,从重庆返回南京,这也意味着他和团队老师、同学共同筹备数月的毕业设计——“活态博物馆,唤醒新临潼”尘埃落定。

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规划专业师生就同一主题开展毕业设计,虽然没有胜负之分,重在交流学习,但这次同台竞技无形中为张钰山的毕业设计添了一份重量。

张钰山回忆,这段时间以来,10个人的团队全部成员的重心都放在了毕业设计上。经过最初一个月的资料筛选,团队形成了一份150页左右的PPT文件,对西安临潼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其间,团队在临潼调研了几天,探访了秦皇陵、兵马俑、华清宫、姜寨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并采访了当地居民、游客等。倾听真实声音,感受临潼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特色,同时也了解了当地在遗产保护、经济发展、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等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毕业节点,每个学生几乎都会对自己求学生涯进行一次总结和回顾。张钰山就时常想到自己的偶像、荷兰建筑大师库哈斯的毕业设计——以伦敦为背景的隔离墙设想,《逃离,或者建筑自愿的囚徒》。“被认为是人类行为低谷的伦敦如何一步步建立建筑绿洲?库哈斯的作品是当时社会问题的产物,具有深远意义,而这也让我动容。”张钰山说,“活化利用文化资源,并逐渐辐射全区域,让文化空间结合人的需求蓬勃生长,这是我们无数次讨论后最终确定的设计思路,也希望借此能够唤醒新临潼。”

南京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2018级硕士戴垒聊起毕业,并没有什么新鲜感。这不仅因为他还将继续深造读博,也因为在校期间他本来就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读研期间,我一直在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就是我的第二课堂。” 戴垒告诉记者,通过考核拿到规培证和完成毕业论文一样重要。这种并轨制的培养,让医学生能真正把所学应用到临床。

戴垒告诉记者,以前对医生这一职业充满向往,但经过8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后,发现对职业辛苦程度的预计远远不够,对职业成就感的预期也远远不足。“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付出的努力不可估量。”不过,职业自豪感也从未像今天一样包裹着他。“疫情暴发的时候,前辈们无畏逆行,对控制疫情作出了贡献。这对我们即将毕业的医学生来说,是很大的鼓舞。”通过疫情,戴垒再一次认识到职业背后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毕业展成文化品牌:推开围墙,美育清风徐来

“一校展演,全城盛宴”,连续6年,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展演嘉年华已然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节日,这也被称作“没有围墙的美学教育”。

“校园开放是南艺的一贯宗旨,我认为南艺作为一个在城区的独立艺术院校,本身就应该融入到城市中去,将艺术嘉年华打造成南京的文化名片。”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说。今年南艺520毕业展演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覆盖各艺术专业领域的40余项展演活动,集中展示该校在教学与艺术创作上的丰硕成果,以丰硕的人才培养成果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届嘉年华遵循‘以美为媒·以美育人’的宗旨,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明主题,推出40余项精品艺术展演,作为一项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文化艺术活动,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既是同学们展示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南艺向社会大众开展美育的一扇窗口,更是南艺人着力推动高等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

毕业展成为城市文化品牌,社会关注度高了,对师生来说,是一种更为严苛的审视。“这要求我们拿出更高的毕业展水准,接受社会检阅。”南京艺术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周剑说,他发现,今年的毕业设计越来越有思想性,也更加温暖。“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作品中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度更高,学生做出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更超前玩法。从内容上来看,今年的作品表达了更多对社会的关注,呈现出这届学生越发多元化的思考”。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卢文超有类似看法,在他看来,毕业生们的作品呈现出几个令人欣喜的“融合”,即艺术和技术融合,传统与现代融合,专业素养和服务社会融合。

南京艺术学院数字媒体系角色动画专业负责人张祺注意到学生们通过作品回归内心的倾向,他谈到这几年作品呈现出的“治愈系”转向,同学们确实更愿意遵循内心,去探索自己作为个体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送走一届届学生、经历一次又一次毕业,最难忘怀的还是自己的毕业瞬间。“现在看来当时的作品很幼稚,但那时我真的全身心扑在毕业设计上,花了很长时间特别专注地做一件事,这种感觉特别值得珍惜。”周剑坦言,一个学生真正的兴趣点以及职业发展的方向都会在毕业季得到集中体现,毕业的过程是告别的过程,同时也是下一阶段最好的开始。

栀子花开的毕业记忆,在人的一生中如此珍贵。这个饱满的挥别手势,定格在告别菁菁校园之前,即将开启人生的新旅程。

对每一个高校毕业生来说,准备毕业设计的这些日子,发出闪亮的声响,这声响清脆而赤诚,愿这声响如同初心一样,伴随踏入社会的坚实步履,也伴随着一生的成长。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