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周小舟 记者 丁小玲)为探讨新形势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聚焦产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集成电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6月10日,第五届集成电路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作为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的集成电路以产品为中心,产品关键在于创新,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了解产业需求,培养产业所需人才,聚焦产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集成电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表示,江北新区因创新而生,而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新区始终坚持以集聚和用好各类人才为首要,通过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大赛论坛等活动举办聚集高端创新人才,引进并培育一批站在“两城一中心”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产业化能力的领军人才,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致力于打通产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未来也希望大家与南京江北新区携手,共抓集成电路发展机遇,共谋“芯片之城”未来。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主任、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时龙兴围绕《聚焦产业人才,赋能产业发展》作主题演讲,他介绍到,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ICisC)与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NICT)作为专业的产业服务平台,聚焦产业人才、创新驱动、生态打造,助推南京江北新区“芯片之城”解决 “三个一公里”,即产业人才“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生态打造“最后一公里”。在产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以NICT为主体,围绕四项工作,取得五项成效。在产业人才的培养中,聚焦创新需求、协同产学共育、培养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人才、引进并输出高端智力资源。
架起企业和高校互动桥梁,基地建设硕果累累
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是衔接政、产、学、研、用推进产教融合育人的开放平台。打通产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是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的目标定位,也是一直探索实践的方向。
5月21日的第五届南京集成电路才智论坛上,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10个与企业共建的共享实验室揭牌,系列课程也上线。
活动中,“X 行动”二期项目启动。此次二期项目是原项目“升级版”,围绕企业发展需求,不断升级优化,通过联合系列技术研讨和EDA设计精英挑战赛,共建EDA技术新生态,持续培育适配的EDA产业人才。
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各方共建联合培养模式。活动中,基地与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进行签约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将为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提供就业、人才交流、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创业项目孵化落地等一站式深度服务,并探索开展集成电路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此外,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芯华章、芯原、中软国际、路科验视、E创中心、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校、企业和创新平台也将就大学生竞赛、系统课程打造、技术研讨活动等人才培养活动方面与基地紧密协作,共同推进产教融合育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多领域专家共话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通过产教融合进行培养?这是各方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此次论坛汇集了高校、企业、行业各领域专家学者,从高校产教融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演讲。
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结合企业实际,以《产教融合、芯火燎原》为主题进行演讲。演讲中,戴伟民从产学研的角度来介绍和分享产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他表示,集成电路行业是一个对于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行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更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安徽大学教授、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秀龙以《新形势下高校集成电路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探讨》为主题从高校视角进行探讨。吴秀龙表示,在集成电路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面,可以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等方面着手。
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CEO仇雨菁以《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坚持长期主义》为题阐述观点,她说,当下,中国半导体发展现状火热,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迭代对人才要求较高。2020年我国芯片设计企业约2000多家,从业人员规模约20万人。但半导体行业人才缺口仍然很大,且分布过于分散,高端人才也较为稀缺,近些年通过政府支持、资金支持、高校重视等方式,产业人才在慢慢汇集培育。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需要长期主义,企业也要担起培养集成电路“新人”的社会责任。对于芯驰科技而言,主要通过实施高密度人才战略来吸引人才,在重视新人培养的基础上,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卓越研究院院长王晓华结合时代背景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多元化培养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她表示,中软国际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助力信创产业国产创新技术赋能推广构建信创教育新生态,通过大赛选拔、在线教育提供学习解决方案,线下职业教育服务等来培养人才。
打通产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创新的来源,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是全球的课题,也是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在产业人才、创新驱动、生态打造上三位一体,互相驱动,以技术研讨、以赛促教、企业共享实验室以及各培训部阵地建设为四项重点工作,不断粘合企业、融合高校、对接科研平台、引领培训体系、推进国际化。
产业发展依托企业,基地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与企业共建共享实验室、三大赛中企业赛题打磨、产学研讨等多种方式,实现聚焦创新需求,从而粘合企业。目前,芯华章、概伦、国微、芯行纪、华大九天共享实验室正围绕EDA技术及应用展开建设,鲲鹏、龙芯实验室正围绕云计算、工业控制、智慧交通等案例展开建设,三大赛也正式启动,以真实化的产业需求引领大赛的命题方向。未来,基地将加深与企业沟通交流,加快共享实验室建设,并作出亮点作出经验,形成范式助推产业发展。
高校是互动桥梁重要的另一端,基地持续进行专业竞赛促进产教融合,通过创芯会、高端讲坛和产学研讨直接与高校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链接全国400+高校产学共育,融合高校。从2017年开始,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暨智能互联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吸引了全国近400所高校(涵盖了全国26 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万多名人才参与,未来基地将不断提升赛事专业化,探索国际化,技术研讨全面化,挖掘更优秀的项目并使之落地。
适应行业需求的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基石,多方联动则是抓手,科研平台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围绕人才需求国家级创新中心应运而生,目前,集成电路EDA设计自动化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服务创新中心已经落地,中心以解决国家EDA需求为导向,突破EDA关键核心技术,强化EDA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未来基地将持续对接,从而培养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人才。
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实践“C(案例课course)—W(研讨课workshop)—P(项目实训project)”人才培育模式。其中,基地以workshop作为切入点,依托暑期学校、实训课程和产学研讨实现。未来基地也将通过CWP培养模式引领产业人才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