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依依
一年一度的“5·20”刚刚过去,各种富有创意的爱情表白、烛光里的浪漫晚餐、各大购物网站的“花式”购物……“520表白”“520表情包”纷纷冲上热搜,从线上到线下,轰轰烈烈抑或惊喜连连,让今天的“我爱你”花式不断、充满可能性。
回望那些峥嵘岁月,物质尚不充足、媒介尚不丰富,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但先辈们爱是相同的。纸笔朴素,炽热而真挚的爱却镌刻在了字里行间。
曾经的告白,含蓄而坚定。“你的信,是如此之甜蜜,我像饮了醇酒一样,陶醉着。”1928年-1930年,瞿秋白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妻子杨之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她曾多次写信,劝丈夫安心养病。瞿秋白在苏联的休养所里写下了这封信,表达对妻子和女儿的牵挂。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你,我希望有来生。”周恩来送给邓颖超的这句“表白模板”,不用一个爱字,却表达了一位坚定革命者忠贞不渝的爱。
1942年7月7日,邓颖超写信给周恩来:“白药已搽了么?是否还分一点留用?……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在写信的一个月前,周恩来因患膀胱脓肿住进了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邓颖超十分焦虑,但周恩来逐渐痊愈,也让她安心不少。这封信也是对几日前周恩来“望你珍摄,吻你万千”的回信。
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山海相隔,鸿雁传书,纸虽短,情却长。“海风是如此的飘漾,晴明的天日照着我俩的离怀。相思的滋味又上心头,六年以来,这是第几次呢?”1929年7月,瞿秋白自苏联莫斯科赴德国法兰克福参加国际反帝同盟大会,临行前给妻子杨之华写下了这封信。
在充满未知和不确定的年代里,爱之深,思念之切,牵挂之久,书信成了爱在远方唯一的寄托。雨花英烈张炽1930年在上海写给妻子的信:“我们的幸福确实是被旧社会牺牲了!我们的成功之日,就是我们的幸福到来之日了!我们忍着痛一些时罢!莲英姊妹已长大听话,你的痧久已不发……”信后3个月,张炽在上海被捕。
“河东来电,亦说是淫雨不止,不知你们那里的情形怎样?山居过节,居然也吃到两块月饼,几串葡萄。对月怀人,不知滹沱河畔有无月色可览,有无人在感想?”1947年周恩来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一道,在陕甘宁边区领导全国的解放战争,邓颖超随中央工委赴华北,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周恩来睹月思人。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他和邓颖超分别在各处不懈奋斗着。
激昂的岁月里,鱼书雁帛间,爱的表达朴实却热烈。雨花英烈许包野曾在信中风趣地表达自己的思念,“你现在读书觉得怎么样了?人家说你很用工(功),我也相信你是会用工(功)的……你一年来,写了几封信给我,就以为很多了。其实呢,比较起来,还是我写信给你多哩!你不信么?我将来一定和你算账。”
炽热的年代,爱是炽热的,信仰更是炽热的。峥嵘岁月中,有不少先辈因为信仰遇到了爱情;因为爱情,传递了信仰。小小的信纸上,信仰写在爱情中,爱情也溶在了信仰间。1922年秋,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爱情誓言,是他们共同的信仰和目标。
1921年1月,张太雷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担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在此之前,他写信给妻子陆静华,表达自己求学的理想,并劝导妻子也用功学习,成为一位独立的女子。“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所以你我不必以为是一件可忧的事。”
信仰的力量,让先辈们鼓起勇气。在敌人的大牢里、在英勇就义前,写信告知爱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志向,抛头颅洒热血,宁死不屈,在所不辞。“‘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自我立志革命,参加实际工作以来,这二句以(已)成誓词……我们夫妻可谓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你虽然体量(谅)我,而我终是觉得对不住呢。”这是烈士王器民在监狱中留下的《狱中给妻子的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器民被叛徒出卖被捕,不久后被敌人杀害。
“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替我们完成。”1928年10月,烈士陈觉给一同投身革命的妻子赵云霄留下一封诀别信后英勇就义,年仅25岁。5个月后,赵云霄也不幸被害,年仅23岁。
先辈们的书信记录了他们的爱情,以及爱情背后坚定的信仰。今时不同往日,网络的发达让千里之外的人们也能在第一时间将爱说出口,爱的表达形式更为多元,更为高调。沉浸在今天资源丰富的时代,我们也要时常回头看看先辈们的爱,触碰他们坚实的信仰,再放眼更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