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盐城工学院:在专业课中放好思政之“盐”
2020-10-20 08:4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韩雅丽 高留才 陈 婷)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在课堂中贴切自然、“如盐入味”地进行价值塑造;将立德树人贯彻到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全员全程全方位对学生思想引领、价值引导、人生引路……近年来,盐城工学院发挥学科专业特色,探索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中,在“润物无声”中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构筑好“精神坐标”。

思政如盐,让“专业”课更有思想

陈胜、蔺相如、荆轲、周幽王依次出场……在人文学院中文系《史记》精读课上,同学们身着古装,以课堂剧的形式,演绎着《史记》中的故事,在沉浸式教育中感悟经典。

变“干巴巴的说教”为“热乎乎的教学”,让专业课程有一个勘探、发掘、冶炼、加工的过程。“人文学科里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张苏榕老师说,开设《史记》精读这门课的初衷,就是希望同学们品味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并从中领悟人生,认识世界;课堂剧形式,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创新、表演、剪辑等能力。

如盐入味,专业课更有思想。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课堂上,老师们纷纷挖掘抗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让战“疫”成为“活”教材,发挥“政”能量;海生学院张红老师“食品标准与法规”课堂,结合举办食品文化节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的理解;机械学院马如宏老师引入华为麒麟系列芯片、阿里AI芯片研发等案例,让原本冰冷的机电传动控制课“热流涌动”……

从学科特点出发,融思政元素于无形,并始终将“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这些挑战正是课程思政的智慧所在。设计艺术学院将“艺术+思政”进行有机融合,将学生美育和德育培养融入专业教学环节。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渠道的育人功能。

“门门讲思政,课课有特色。”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盐城工学院立足各学科的独特视域、理论和方法,深入挖掘专业课思政资源,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着力打造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金课”。教务处处长王伟表示,“学校采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100门思政示范课程,目前正在加快建设。”

当好“经师”,更做好“人师”

“两次被捕入狱、提出理论三次被重要科学家否定,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傅里叶始终以执着的态度坚守科学精神……”在材料工程基础课上,材料学院的蔡树元老师以“故事育人”为载体,厚植工程伦理,将价值观塑造融入专业课程。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研究学生思想困惑、思想问题,不断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提炼课程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持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研究专业的特点,形成本专业的课程思政特色……在学校的推动下,教师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专业课与思政理论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既当好“经师”,更做好“人师”。近年来,盐城工学院充分运用新教师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育德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考核“指挥棒”,根据专业特点制定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将课程建设内容、成效等情况纳入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体系,既考出压力又考出动力,让专业课教师心甘情愿挑起“思政担”。

三全育人,“大思政”引发“乘数效应”

通过“微课堂”形式,邀请革命老兵给学生们讲课;走进革命遗址,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近年来,盐城工学院不断探索课程思政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新路径,使得学生在服务社会、敢于创新、甘于奉献中识国情、强使命、作贡献、长才干。建军东路校区管理员王秀珍是学生们口中的“公寓妈妈”,她把学生的信息和照片整理成厚厚的一本本册子来熟记他们的姓名,常常帮有需要的同学缝补衣服,为生病的同学煲汤……她为学生做的点点滴滴,都记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课程思政从一门课变成门门课,需要一个系统的建设过程。近年来,盐城工学院加强课程思政的探索,去年出台了关于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办法,今年在国家、省相关政策、意见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结合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际,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正着力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

如今,制度设计的“乘数效应”正在不断凸显,一大批特色教学案例涌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氛围日益形成。盐城工学院党委书记刘祖汉说:“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为大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滋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将‘三全育人’理念落到人才培养实处。”

标签:
责编:马燕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