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创意的脑洞和设计之手的神奇造化,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9月5日上午,第六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展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24599件作品经专家评委会评选,产生11项金奖、29项银奖、57项铜奖,以及特别评出的50项大学生创业创新奖,所有奖项在展馆内精心布置的六大展区全部呈现。
脑洞大开:“狮子头”“扬州包子”“松鼠鳜鱼”穿身上
一个清雅的茶桌、一套以紫砂和玻璃为主要材料的茶器以及组合柜等物件展示了家居雅致美学,这是文综展区金奖作品《造物诗学》的构成。这件金奖作品的价值在哪里?设计者张明、卢慧杰等人表示:“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将中国传统的造物智、美学特征与现代科技、材料、技术及当代审美相结合,让信息时代与传统文化相碰撞,产生新的造物智慧。”
而另一件《中华文明·大运河》茶具,完全从中国的大运河、紫砂工艺、泥绘等传统符号中提取做成。五件茶器各自独立,合起来为一长方体,长方体上方,运河蜿蜒贯穿,并配铭文记载运河发展历史。五件茶器侧面,用泥绘展现春秋时“吴王开邗沟”“隋唐贯通南北”“直贯京杭”“运河两岸漪路繁华”以及如今“申遗志逐中国梦”等大运河历史的五个篇章,成为一款设计和文化底蕴并存的茶具。
利用南博的文物元素设计出可锻炼儿童手脑协调能力的《文物的新装》系列、将郑板桥等8位风流雅士变身8位大眼萌少年的《扬州八怪也可以“萌萌哒”》作品,无不带来惊喜。
今年的服装创意设计展区新意多多:以年画为主题的休闲风衣用拼接手法、印花工艺、撞色呈现,诉说传统与现代的撞击和融合;作品《食味淮扬》中,把黑色和咖啡色融合,采用面料将精美的淮扬美食元素与线条进行穿插,如此一来“狮子头”“扬州包子”“松鼠鳜鱼”被穿在身上,却不失雅致。在这里,你还能看到服装和皮影、中国水墨等传统元素碰撞后的不一样呈现。
部分作品实现转化 提升生活质量和便捷度
一条盘旋而上的垂直街道将高层建筑中的每家每户相连,这件作品中,街巷空间的连接功能被垂直化,开辟出的书吧、商场、咖啡厅、健身等区域使冷冰冰的高层建筑有了传统街坊的温暖。在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金奖的作品《垂直街道》前,参观者赞叹:如果能将这种创意落实就太棒了!
实际上,本届“紫金奖”的部分获奖作品已实现了现实转化。比如颁奖礼现场时装秀上亮相的5套《年味》服装设计。这件金奖作品的设计者潘红梅介绍,作品从苏州桃花坞年画当中得到灵感,工艺上借鉴江南百衲衣的做法。目前这组作品已完成成果转化,“开始批量生产了,很多人都喜欢”。
优秀的设计落地,完全可提升生活的质量和便捷度。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金奖作品《等待的一万种可能》就是很好的说明。在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尧和路校区),原先每到放学都十分拥堵,设计团队先打开学校西侧校门,并将学校围墙外一处废弃的堆场改造成舒适和实用功能并存的候学区。设计团队主创汤蕾告诉记者,他们通过智慧闸门的开合对候学区功能进行分时管控,"在这里,上课时是孩子有趣的‘第二课堂’,放学后又成为城市开放公园。”目前项目已经完工并于9月投入使用。
荟萃创意匠心线下展台将持续至9月7日,无法到现场观看的市民还可在线浏览优秀作品云展厅,足不出户感受创意之美。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孔芳芳
实习生 张韵涵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陈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