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8月27日上午10时,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会议室内,一面锦旗上金字的大字书写“热情高效服务高考考生全心全意传承抗疫精神”。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毕业生李晟和母亲江苏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马巧英及父亲将这面锦旗送给了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至此,这份藏在心里的谢意通过锦旗传递。
李晟同学今年高考350分,通过综合评价后被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录取。“在模拟志愿填报中发现自己的志愿有滑档的风险,恰逢遇上全省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子女志愿填报专项咨询会,咨询了专家后重新填报了志愿,顺利被心仪的学校录取;9月13号即将开学报道,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李晟说。
“孩子被扬州大学顺利录取,专项咨询会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江苏第七批、南京鼓楼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马巧英说,志愿填报对家长来说不亚于一场小高考,对这方面知识很缺乏;通过这种指导活动,孩子填报志愿时分数最大化利用,考取了自己心仪的院校。
作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马巧英犹记得2月12日晚接到的那通电话。“当天晚上11点刚准备睡觉,一接到去武汉的通知,立马起床收拾行李,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医院集合,并在当天抵鄂后入驻武汉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大家团结协作,展示了江苏医疗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援鄂抗疫期间,由衷感受到患者的由衷感激之情。这次参加考试院举办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志愿专项咨询活动,作为一名高考生家长,也同样体会到患者对医生的那种感激之情。” 马巧英说,当时正处于孩子高考复习关键期,全程有70多天没有见到孩子。因为参加抗疫,孩子感到很骄傲,特地发来短信慰问妈妈,并承诺努力复习考试,这次能考上一本也是出乎意料。
“一模二模考试的成绩出来后,我们预估孩子的成绩只能上二本,这次高考发挥得很棒,我也为孩子骄傲了一回,他实现认真复习考试的承诺,作为父母我也感受到了以身作则的力量。” 马巧英表示,参加援鄂抗疫是在为别人服务,但是自身收获最大,儿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所以在抗疫一线的经历让我怀着感恩的心。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院长袁靖宇介绍,志愿咨询指导活动对江苏一线医务人员子女进行高考报志愿填报及后续工作一对一的服务。目前统计全省一线抗疫医务人员子女共有270名参加今年高考,为此考试院组织了专场咨询会,为每位高考生建立档案;今天看到李晟同学被录取到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家长开心,他们也很高兴。
记者 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