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记者连线南航校友黄领才总师揭秘鲲龙出海背后故事:会“游”的飞机,能“飞”的船
2020-07-28 06: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杨频萍  
1
听新闻

7月26日,中国“三个大飞机”之一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驭风入海、踏浪腾空,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从立项到首飞,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总工程师黄领才率领团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终于打造出国之重器。2018年12月16日,在黄领才回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带来“爱国奋斗”思政公开课之际,记者曾面对面采访黄领才。近日,记者再次连线黄领才,揭秘“鲲龙”出海的背后故事。

海上首飞为何难度大

由于“水陆两栖、一机多型”多用途的特殊性,AG600飞机有着与其他飞机不同的3次首飞。

2017年实现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唯有“入海”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重重挑战。

“与水上首飞相比,海上首飞对飞机的海上抗浪能力、防腐效果要求更高。”黄领才透露,海水与湖水的盐度不同,海水的密度也比湖水大,飞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起飞时需要克服水的“黏性”也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会给飞行员一种感觉,即海水水面比淡水水面“偏硬”一点,船体与海水的撞击特性会表现出差异,撞击反弹的次数更多,撞击力更大一些。

由于海上起降对飞机的波浪海面滑行稳定性、操纵特性、抗浪性、喷溅特性、防腐特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海上首飞难度更大。相较于内陆水面环境,海上试飞需要全面考虑风向风速、洋流和浪涌,以及高温、高湿、高盐环境的综合影响,海上试飞保障也更为复杂。

但海上首飞能更加有效地检验AG600在恶劣海洋环境下,飞机的水动性能和水面操纵特性,探索海上试飞技术和试飞方法、检查飞机各系统在海洋环境中的工作情况,并收集海上飞行数据,为后续进一步开展海上试飞工作提供支撑;同时针对海洋高盐度、高湿度环境下带来的腐蚀防护问题,对飞机防腐效果进行评估。

自主创新练就“海上漂”

“会‘游’的飞机,能‘飞’的船”,黄领才如此通俗地讲解自己的“宝贝”。作为目前世界上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主要部件和系统由航空工业、中国航发、中电科及国内其他大型企业所属相关单位研制,包括4台涡桨发动机,是一架完全意义上的“国产大飞机”,为中国未来水陆两栖飞机的系列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实现“上天入海”,“鲲龙”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海浪的波动起伏,会导致飞机不断地颠簸上下摇摆,专业术语叫“纵摇”。如果纵摇发散,飞机会像海豚一样上蹿下跳,严重的话会失控一头钻进水里。AG600采用单船身、高上单翼,T型尾翼、前三点式起落架设计,这种“V”型船身设计,从机头到机尾呈多曲变截面形状,布置了多个水密舱,能使飞机像船一样在水面自由漂浮而不倾覆,具备良好的漂浮稳定性和安全性。

飞机在陆上起飞时依托坚硬平滑的跑道,而海面“无风三尺浪”,海浪至少是风浪和涌浪两种浪的叠加组合,在“波浪汹涌”的海面起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喷溅,且随着飞机滑行速度的增大,喷溅将变得更加严重,可能造成襟翼、螺旋桨等结构部件受到浪花的冲击,影响飞机安全。AG600飞机采用抑波槽来抑制喷溅,有效降低了船形机身喷溅高度,保障了飞机在2米浪高上起降的安全性。

用武之地“海阔天空”

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空中利器”,水陆两栖大飞机“鲲龙”AG600,还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

“我国太需要上天入海的救援设备了!全球目前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大约有300架左右,各种水上飞机总计1万架以上,主要在欧美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地区。”黄领才介绍,我国每年有4亿人次受各类灾害影响,“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1.7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化为乌有。而1988年美国黄石公园发生火灾,过火面积有3000多平方公里,没有伤亡,就是因为在森林火灾初期就投入飞机航空灭火,其中包括水陆两栖飞机,使火势蔓延得到了有效控制。”

AG600灭火型水陆两栖飞机是专门为森林灭火研制的,飞机配装有快速汲水系统,在广阔水面滑行时可汲满12吨水,也可在基地加满水从陆地起飞。未来组建AG600灭火机队,将极大地补强我国空中消防力量。

在海上快速支援和搜救等特种任务方面,AG600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海上搜索救援航程超过4000公里,一次可救援50名遇险人员或装载相应重量的空投物资。

截至目前,“鲲龙”已全面完善改进优化技术方案,下半年将全面启动后续科研试飞机的零部件生产,今年年底开展飞机加改装灭火系统,明年开展灭火功能试验,预计2023年完成灭火型飞机研制。

记者 杨频萍

标签:飞机;首飞;水陆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