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5月31日,坚持了21年不打烊的台湾诚品书店敦南店,关店了。作为中国首家将咖啡、美食、时尚服装、音视听、文具、图书融于一店,进行复合经营的书店,对书店经营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一时间,以诚品为模仿标杆,书店“场景化”变革风起潮涌。敦南店说关店原因是“房东不续约”,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也让人对“场景化”书店的未来打了个问号。第十届江苏书展举办之际,新江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苏州诚品书店内景
“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
“诚品坚持15年不盈利,才实现了今天的成功。虽然其中存在巨大争议,但不管怎么样是把书店立住了。目前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才能留住供大家读书的场所。”奇点书集负责人感慨道。
奇点书集位于南京羲和广场,是一家典型的场景化的独立书店。走过一楼的时尚买手店与咖啡区,顺着写满名句的“网红楼梯”来到二楼,顶部的镜面处理与遍布的彩灯线条科幻设计感极强。书集中放在两边的墙柜中,中间区域穿插摆放着部分图书与文创产品。二楼尽头是一处幕布放映区,无声电影伴着咖啡香气,构成了文艺爱好者的“天堂”。
正在楼梯上拍照打卡的消费者
奇点书集二楼
“2000年前是图书行业的黄金时代,电商来临后,以纸质书作为载体的传统书店走向没落。我进入的是一片红海市场,光靠图书根本无法获利,只能寻求增量。”奇点负责人说到开店初衷,“年轻人热衷追求热点,有各种时尚的喜好。我建立起这样一个阅读场景,把他们喜欢的都放进来,才能转换成消费。”
不只是独立书店,连锁书店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存活困难”问题。“这家店已经陪伴南京市民走过了十多年,很多老员工也一直跟随我们成长,不可能因为经营有困难就轻易放弃。” 提起书店困境,凤凰国际书城的工作人员坦言,电商折扣对实体书店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经常有读者进来挑书,挑到不错的就会拍照片去网上买。”
凤凰书城内部一角
他认为场景化和体验化是未来的方向,“一个新鲜的充满设计感的空间,谁不愿意来?我们店明年开始也会全面装修,加大留给读者的体验空间比例。在书籍售卖方面,店内保留精品图书,常规书线上售卖。”书店的本质仍是为读者提供看书、买书的空间,但如何把读者吸引过来并且留下同样重要。工作人员表示,“既要打造‘网红’,也要把内容做实,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要通过文化赋能把自己养活。”
“从精神消费入手,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
以场景设计与文化赋能“救活”书店后,如何平衡“书籍贩卖”与“场景贩卖”之间的关系?取得新的平衡点后又会对阅读本身产生何种影响?奇点书集和凤凰书城的工作人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们均为当下的社会阅读氛围感到担忧,凤凰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时代太浮躁,碎片化的东西过多,阅读的专注度也同步下降了。”奇点负责人则将国内的二手书市场和日本的二手书市场进行对比,“日本二手书市里的书常有大几十年的历史,但品相很好,可以在市场流通,而且不贵。这些书经过多年的沉淀有包浆的厚重感,明显是被珍藏的,比国内图书的命运好太多。”
奇点书集内的主题展区
“虽然相对于传统书店发生了偏移,但新的模式能够满足现代人不同的精神需求。”奇点负责人用马伯庸的成功做比喻,“当红作家马伯庸也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历史小说就是完全虚构的故事。但将宫斗、人情、惊险等元素与历史结合之后,很容易就能够让大家接受。”
他认为,如果读者喜欢《长安十二时辰》,或许就会对其中的真实事件和人物产生兴趣,进而主动了解相关历史书籍。“虽然是伪历史,但是打通了知识的传播,场景书店走的也是这个模式。现在让一些人主动去读书已经很难了,一定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消费者可能是因为某次艺术展或某个文创品走进书店,一次两次之后,也许就会将兴趣点延伸至相关书籍。”
奇点书集内的买手区
凤凰工作人员表示,未来的书店里,有书但不会只有书。以书籍为中心进行发散,在每一个与书相关的领域进行深挖,总能找到提高消费者阅读兴趣的办法。“我们开拓了许多新的业务模块,文化夜市中会举办各种形态的文化表演;设计定制类推出了文房四宝系列;近期举办的古典音乐沙龙、云书坊等一系列创新活动都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凤凰书城艺术展区
“阅读与艺术是相通的,没什么好反感”
“读书本来就是让人放松或平和的事情,艺术同样也会带来这些效果,所以我觉得把阅读、艺术、建筑这些场景化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是时代的趋势,没什么好反感的。”正在奇点书集看书的李女士谈起了自己对场景化书店的理解,“我们小时候常去的传统老书店,正逐渐被新型的书店替代,因为对读者来说那些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有特色的书店更容易吸引消费者,让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来加入这个群体,我觉得是一件好事。”
奇点书集二楼正在阅读的读者
奇点的儿童阅读区内,徐女士和她的孩子正“窝”在懒人沙发里看书,“如果环境能帮助你更好的阅读,有什么不可以呢?”她用自己的故事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上周和朋友参加下午茶活动,那边环境特别好,旁边也放了很多书,我挑了一本看了整整一个下午,当晚就去书店买了下来。”徐女士表示,“现在的书店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它不再是一个小众的东西,而是成为大家欣赏、读书、放松的一个全功能场合。”
儿童阅读区内正在读书的小朋友
也有读者认为,设置场景可以,但场景也分类型。“我觉得晓书馆就很好,是一个公益书馆,那边真的会给人一种读书的感觉。可以随意坐下翻开一本书,不会感到拘谨也不会被打扰。”侯女士将场景分为贩卖概念与营造氛围,同属于场景,但会给读者完全不同的体验。
“这不是读书人的状态”
“如果书店都变成了‘网红打卡地’,消费者走进来只是为了拍张照再发朋友圈,我认为这样的‘搞噱头’不是读书人该有的状态。”南京大众书局的工作人员对场景化书店有不同的看法,“理想情况下,每位走进书店的读者都能在自己的区域里安心读书。”但一味地强调场景化渲染,会破坏这种状态。“书店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去装修场景,设计性和商业性的内容增多,必然会导致图书的承载量变少。”他解释道。
大众书局内某处摆满图书的书架
“我从不觉得书店必须靠炫酷的设计感,靠咖啡、美食、时尚品去撑气氛。我每年都去欧洲旅游,逛过不少书店,他们的书店往往都不大,但开了一两百年的书店比比皆是。”正在凤凰书城为孩子买辅导书的荣先生说道,“这些老书店靠的是书、活动和优质的服务,除了书,书店里最多卖卖文具和卡片,没有其他的花头。历史,让它们也成为了网红地标。但人一旦进去了,只会一心想着书,不会被花里胡哨的其他东西干扰,那是真正读书人的天堂。”
英国百年书店内景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 喻婷 王宛璐 朱奕欢 高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