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解读《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薛玲)所有三级医院以及涉农区区属医院均要建设PCR实验室,迅速达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条件。6月18日,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南京将通过建设六大体系、完善五项机制等,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成绩单>>>
成功应对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
近年来,随着“健康南京”的全面推进,南京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6岁,婴儿死亡率3.74‰,孕产妇死亡率5.03/10万,三大健康指标均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南京卫生健康指标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
南京市卫健委主任方中友在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8个,公共卫生人员4200多人。自2003年以来,先后成功应对SARS、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5N1、H7N9禽流感等一系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南京收治的93例本地确诊病例和6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提能力>>>
要点1建设智能高效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方中友坦陈,公卫工作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高效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南京市卫健委组织工作专班对该市公共卫生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和短板进行了摸底、梳理和调研,牵头起草了《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南京市委常委会新近审议通过了该《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共提出加强四个能力,强化五个保障等四项主要任务,第一项任务就是建设六大体系,包括优化信息共享、智能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成立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重大紧急情况时可直接转换为市政府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
要点2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遏制谣言传播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谣言满天飞。六大体系中的一条就是:优化精准传播、有效引导的新闻舆论应急体系。通过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对社情民意的呼应,建立谣言快速甄别机制,坚决遏制谣言传播。此外还包括优化综合协同、灵敏高效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优化分级分流、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优化共建共享、综合施策的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等。
要点3应急状态下公共场所改建方舱医院
《指导意见》中的第二项任务,是完善五项机制,包括健全协调的快速响应机制;健全顺畅的联防联控机制;健全融合的医防结合机制;健全实用的平战结合机制等。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和应急征用机制,特别是应急状态下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改建为方舱医院(临时医疗中心)工程储备的机制。此外还有健全有效的防控救治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和常态化防控结合的措施与机制,完善社区防控措施,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
要点4涉农区综合医院将单独设置传染病楼
方中友表示,提高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能力是整个应急体系当中的核心内容,在防控能力建设方面,除了硬件提升外,还有检测能力的提升,以及医疗救治能力的提升。南京将新改扩建市疾控中心及实验室,建成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实验室。推进省市共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改扩建工程。加强涉农区区属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对涉农区的综合医院,将单独设置传染病楼,对一些区属医院单独设立感染科。
对于被称为南京“火神山医院”的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目前正按照省市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则来推进二期工程的建设。努力打造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康复六位一体的国家级区域传染病医疗中心,进一步提升防控和救治的能力。
要点58月核酸日检测能力将达6万份
与此同时,南京所有三级医院以及涉农区区属医院均要建设PCR实验室,迅速达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条件。据悉,目前南京全市包括第三方的医疗机构有27家具备检测能力,每天的检测能力达到4万份,现在正在加紧建设,到本月底南京将有36家医疗机构具备检测能力,日检测能力将达到5万份。预计到8月底,会有49家医疗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日检测能力将达到6万份,以保障疫情防控应急检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