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让劳动成为儿童成长必修课
2020-06-04 06:45: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拓 王梦然 杨频萍  
1
听新闻

野蛮其体魄 强悍其精神

让劳动成为儿童成长必修课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但当下“小皇帝”“小公主”层出不穷、“老儿童”“巨婴”越来越常见,少年儿童劳动教育缺失的问题令人担忧。

劳动教育被弱化值得警惕

“孩子在家基本没什么劳动,每天吃饭要家长盛,书包也要妈妈收拾。他自己能穿衣服、洗漱我就知足了。”“孩子能自己洗澡洗内衣,我规定她每周洗一次碗,此外就没有别的家务劳动了。”记者随机采访一批家长、学生了解到,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的小学生不足三成,会包饺子、炒鸡蛋的小学生不足一成,学生日均家务劳动时间不足10分钟。

孩子为何不做家务?很多学生、家长坦言,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不会劳动”。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当下,“儿童中心主义”让孩子们得到了万千宠爱,不愿意让孩子们吃苦受累、害怕孩子们受到伤害成为家长的普遍心态。即使在乡村,许多农家子弟也没有干过多少农活和家务劳动。在校园里,劳动教育也处于被忽略、被漠视的边缘地带。

“劳动教育的缺失,我们要补的课还有很多。”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西善桥花苑分校校长夏铜强举了个例子,学校曾经让每位班主任老师打扫教室,结果有一名95后“小老师”竟请来一名钟点工完成了任务。“由此可见,劳动意识的培养、增强,甚至要从年轻一代的教师抓起。”

“劳动教育和德育教育一样重要,现在的孩子们不愿意做清卫工作,做值日生时不认真不积极,劳动委员也是最少有人竞聘的。”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中方校长沈茂德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似乎“志向远大”,但他们对一线普通劳动者的感情越来越淡,这是需要警惕的。“除了学校,家庭的劳动教育也格外重要,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对孩子有重要影响。如果不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他失去的将是自理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尊重他人劳动的品质,以及对己、对人的责任感。”

破解“去哪儿劳动”的难题

今年4月,南京家长张敏、王华等7个好朋友在南京市浦口区响堂村租下一个小院子,开启了他们的“自然教育”探索计划。

“我们的孩子都是小学生或者初中生,我们带着他们一起改造小院子,自己动手搭篱笆、装饰墙面、运土做花箱、翻地、种菜、搭建烧烤炉,希望他们在劳动中亲近土地,在劳动中懂得生活的意义。”家长们将小院子命名为“朴育小院”,用最自然的方式培育花草菜蔬,也期许这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淳朴教育。经过一个多月的改造,小院在家长和孩子的努力下大变样。

江苏省第一家农村社会实践基地——行知基地,是农事劳动基地,里面有30余亩果园、茶园以及150亩荷花园,已经累计接待了近40万名中外学生来这里参加劳动。记者在这里看到,墙上挂了30多所南京中小学的实践基地牌子。“学生来的数量是不少,但具体到个人,可能整个初中或高中阶段也就来个三五天。劳动教育不可能光靠基地,更多的还在平时生活中。”南京行知教育集团校长杨瑞清说。

“江苏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在全国领先,也已经建设了一些劳动教育基地,但品牌还不多,辐射和影响力还不够。”新沂市棋盘中学校长徐长征说,要建好校内和校外两个基地。校内要建设室内场馆,为学生探究提供情境;校外可建设生态农场和智能温室大棚。让学生实实在在流汗出力,获得真实的劳动体验,还要让孩子在观察、实践中思考如何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劳动中,解决劳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劳动教育提升“关键能力”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省内不少学校都开始规划“小菜园”,用好大自然这本“活教材”,引导孩子亲近自然、走进自然。

在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的后山有近700平方米梯田,每年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就成为它的“主人”,开展一年的种植体验活动。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种植过程,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地里收获的蔬菜、水果,发自内心地珍惜。“孩子们在分享劳动成果时真正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校长霍文轩认为,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劳动的独特育人作用。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开垦出100多平方米的土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开心农场”,周五下午和课余时间,这里便是孩子们“耕种”的乐园。“你拿钉耙翻地,我拿铁锹铲土,他撒播种子。”学校食堂反映,自从有了“小农场”,浪费饭菜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孩子们通过自身劳动,有了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劳动教育培养的是内生动力,提升的是认知水平。”昆山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阳表示,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明白劳动教育与“关键能力”之间的关系。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等青少年成长的“关键能力”都有赖于劳动教育。“学校的劳动课程设计,不能独立于其他课程,应该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性和综合性的要求;不能局限在学校,应该更加注重拓展性、持续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不能只发生在师生之间,应该更加注重家庭性、社会性和国际化的要求。”

记者 王拓 王梦然 杨频萍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