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2日讯 小龙虾真的喜欢污水吗?智能语音垃圾分类成真……4月10-12日,第31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首次采用网络办赛的方式举办。主办方在网站及手机端开设创新大赛网上展厅,通过“票选十佳”“科学抗疫”“院士报告厅”等栏目,让我省青少年足不出户比拼科技创意、体验形式多样的云上科技盛宴。
“该实验结果表明,生长在污水中的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因为已经适应了污水环境,因而对污水没有出现明显的躲避行为。”今天,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的桑撄宁通过远程答辩,解释了自己的个人项目《小龙虾并不喜欢污水》的实验过程和结论,“而对照组中的克氏原螯虾,明显躲避高浓度污水,甚至出现中毒现象。其也进一步说明克氏原螯虾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但从其自身的偏好来说,无论是污水还是清水中生长的克氏原螯虾都不喜欢污水,水产养殖中也要更加注重水环境的清洁。”
据了解,本届大赛由江苏省科协牵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文明办、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体育局、团省委、省妇联、省知识产权局等共同主办,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赛项包含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等内容。大赛自2019年10月起面向全省组织开展申报工作,经过各级基层赛事的评比、择优推荐,来自全省13个市1257件作品申报参赛,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675件;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126件;科技实践活动69件;科幻绘画387件。
为了确保大赛的公平公正,2月6日-16日,组委会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聘请全国各地资深评委参与网络初评,背靠背在线打分,共有39件小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98件中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0件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从中脱颖而出参加终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了保证大赛如期安全举办,我们迅速调整原定的公开展评方案,将大赛终评活动调整为采用提交演示视频和线上答辩两轮评审、选拔方式进行,确保了大赛的公平公正性。”据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李莹介绍,3月26日-27日,评审专家组通过参赛学生、教师提交的视频及电子展板评出本届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和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等级奖项,最终评出小学生科技创新项目36件一等奖、96件二等奖、129件三等奖;中学生科技创新项目59件一等奖、139件二等奖、201件三等奖;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19件一等奖、41件二等奖、63件三等奖;科学幻想绘画项目58件一等奖、134件二等奖、194件三等奖;科技实践活动10件一等奖、25件二等奖、34件三等奖。
4月10日-12日,评审专家组通过网络连线,面试中小学候选项目选手,进行在线问辩,最终评选出小学生项目3项、中学生项目11项申报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只要说出相应垃圾的名称,比如西瓜皮、玻璃瓶、废旧报纸……相应的分类垃圾桶就会把盖子打开,居民只要投进去就可以了,特别适合老年人。”在介绍《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项目时,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徐婧怡、雷芳、刘恺三位同学,通过远程视频向现场的评委演示了分类投递垃圾的全过程。“如果同一个垃圾,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说法,或者是口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答辩时,每位评委都会提出一个问题。“智能语音系统是有专门的语音库的,数据收集会不断地丰富,包括不同名称和不同口音,都能兼顾到。”徐婧怡回答道。
本次大赛网上展厅举办的“战疫情、评十佳”活动,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在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科幻绘画项目展示项目投票活动环节,投票总数达1076021票,网站点击438万人次。据介绍,大赛网上展厅将持续展出一个月,后续还将举办优秀项目视频展播、与科学抗疫相关的专题讲座、院士报告厅等活动。
记者 葛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