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常州高新区动能转换跑出高新速度
2020-01-03 07: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蔡炜 唐颖  
1
听新闻

  1月2日,2020年全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在常州市分会场,瑞声科技光学摄像头模组项目、常州北汽福田商用车基地等总投资165.9亿元的3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周斌表示,抢抓产业革命机遇、抢占“四新经济”风口,把“122”重大项目的招引和建设放在区域发展版图的“头版头条”,持之以恒推动产业做特、结构调优、质效提升、动能转换,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多管齐下,

  唱好重大项目“重头戏”

  2019年底,记者走进常州高新区的诺贝丽斯生产基地,公司二期项目、年产量10万吨生产线正在加紧施工。诺贝丽斯是全球领先的铝压延产品制造商,去年销售额近20亿元。诺贝丽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刘清对项目进展十分乐观,“今年春季可全面开启二期设备调试并启动汽车客户认证工作,下半年逐步投产。”

  总投资10亿美元的合全药业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比亚迪华东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基地项目、总投资6亿美元的瑞声光学项目、总投资5.7亿美元的华润新材料项目……常州高新区吸引力有多强?一大批高端产业项目纷纷签约落户,用“真金白银”作出了评价。2019年,常州高新区累计引进总投资1亿美元或10亿元以上大项目78个,实际利用外资34.23亿美元。

  量身推送“服务套餐”,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常州高新区在建立重大项目专班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当好惠企便企的“店小二”和解困解难的“急郎中”,通过“大宇诊断室”“小明工作室”“小高服务站”等优质团队的示范效应,建立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新北区薛家镇项目推进处副处长、“小明工作室”负责人陈小明说:“一张表,一份项目推进计划书、一个微信群,一个项目计划负责人,一个报件员,‘五个一’全力助跑,支撑项目加速推进。”

  厚植沃土,

  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

  2019年,中科院空天信息平台项目成功签约,中科院遗传资源中心(南方)建成交付,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研究院首创由骨干员工现金出资持股60%的混合所有制模式,通过完善创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引进一个大院大所,就能培育一个新兴产业。”常州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吴雪强表示,仅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研究院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就能为高新区带来8位院士、18位博士,每年至少20件新增专利。

  2014年以来,常州高新区累计认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16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95家,引进2名外国院士,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7名、省“双创团队”8个、省“双创人才”65名。2019年,常州高新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排名较2014年提升14位,位列全国百强区排名第13位。

  人才的爆发式增长将成为常州高新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武器”。总规模5亿元的科技人才基金搅动“一池春水”,近3年来,这片热土每年吸引超过1000名优秀硕士、博士创新创业。2019年,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常州高新区揭牌,人工智能科创港建设正式启动。放眼未来,“产业+科技+人才+金融”四轮驱动,开辟创新新路径。

  要素集聚,

  引发特色产业“聚变”

  专注于餐厨垃圾处置的常州高新区上市企业维尔利让德国技术在常州开花结果,不仅让厨余垃圾“有去处”,还牵头成立中德节能环保创新中心,探索高端环保设备本土化制造。中心负责人李遥告诉记者,“德国技术+中国市场+常州企业”的创新模式,正推动国内环保产业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一根碳纤维单丝,“牵”起一个新兴产业集群——碳纤维产业园区。园区在全省率先设立碳纤维科创港人才特区,设立专项资金,由企业自主引进扶持各类高端人才项目,集聚更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为推动常州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发展作出示范和引领。天合光能作为全市首家科创板申报企业,将光能、氢能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相结合,构建智能化低碳甚至无碳的新能源体系。2019年,常州国家高新区能源互联网(天合光能)展示中心、工业互联网(华为云)创新中心揭牌运作。

  2019年,常州高新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9家,高企总数达525家。新创智能、凯特汽车等4家企业获国家专利奖,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验收。特色产业不断聚集,“两特三新”产业企业数量占规上工业26.4%,贡献了43.1%的规上工业产值和45%的规上工业利润。

  记者 蔡炜 唐颖 通讯员 王忠良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