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之河》
《周恩来》
《郑和》
《鉴真东渡》
《拉贝日记》
歌剧,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是舞台艺术的集大成者。随着歌剧《周恩来》两个月前在革命圣地延安成功演出,江苏原创歌剧又一次给观众带来了巨大惊喜。从2014年的《运之河》、2016年的《郑和》《鉴真东渡》、2017年的《拉贝日记》,一直到今年首演的《周恩来》,中国原创歌剧的“江苏现象”蜚声业界。这五部歌剧的成功创作,给江苏乃至全国、世界舞台又带来了哪些经验?
五年五部,让世界聆听“江苏歌剧”
“这是一条河,千里长河,连两三河可通四海,船行天下物畅诸国,将承载着大隋国运,将流淌着万民的福泽。修一条河哟,一条梦中的河,这是我此生最美的宏愿……”2014年9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牵头、江苏省演艺集团联手国内歌剧界顶尖力量打造的《运之河》在第二届江苏文化艺术节上正式首演亮相,这是江苏时隔多年之后推出的首部重磅歌剧作品。在同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运之河》一举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作曲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舞美奖及男女主角优秀表演奖七个奖项,是所有参赛剧目中获奖最多的剧目。
自20世纪传入我国后,歌剧逐渐本土化并生根发芽,从无到有,由有至盛。但在2014年以前,江苏歌剧创作陷入低谷,已有15年没有原创歌剧出炉,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江苏的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不相匹配。2013年下半年,江苏省委宣传部下决心改变现状,并集中各方力量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调研工作,作出歌剧领域的五年创作规划。这也是江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重大举措之一。
《运之河》大获成功,坚定了江苏在歌剧创作道路上的信心。这之后的几年时间内,江苏通过省内外一流资源的整合,汇聚了一批有国际眼光、 海外声誉的艺术家,趁势推出了歌剧《郑和》《鉴真东渡》《拉贝日记》《周恩来》,这些歌剧均是以江苏元素为基础,以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和中华优秀文化为题材,把追忆历史事件与彰显精神价值结合起来,在创意策划、主题表达、内容呈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五年五部歌剧!江苏歌剧创作生产稳步有序的前进步伐让人瞩目、令人惊叹。一时间,歌剧的“江苏现象”引来业内好评如潮、观众反响热烈。不仅如此,江苏歌剧积极走出国门,将东方风韵、中国精神的故事带上了国际舞台,扩大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传播力。
2015年夏天,歌剧《运之河》赴欧洲巡演,陆续登上日内瓦、布鲁塞尔、罗马、米兰四地舞台。欧洲作为西方歌剧的发源地,有着眼光最为挑剔的观众。最终,这部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作品令欧洲观众深深折服。每场演出结束,现场观众都会长时间起立鼓掌,演员多次谢幕仍无法回到后台。从联合国官员、欧盟官员到普通欧洲民众,他们从《运之河》中体会到了中国歌剧独特的魅力,感受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思想。
歌剧《鉴真东渡》于2016、2017年两次赴日本巡演,掀起了“鉴真热”。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说:“用歌剧来展示一个著名的佛教题材,是了不起的挑战,我为演出深深震撼,尤其是为主演所震撼。”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鉴真的故事在日本妇孺皆知,转化成歌剧很难,相信大家在创作过程中一定像鉴真东渡一样克服了千辛万苦,最终呈现出如此精彩的节目。”今年6月,《鉴真东渡》又启程赴美,从美西的洛杉矶到美东的纽约,从帕萨迪纳大剧院到林肯艺术中心,两城四场演出,现场观众都发自内心地起立鼓掌,演出结束之后仍然不愿离场,久久沉醉在中国文化的多彩魅力当中。
对于国际观众来说,用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切入鲜为人知的历史现场,给他们带来的是真实的震撼感。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江苏原创歌剧《拉贝日记》2018年入围了国际歌剧大奖,为该奖带来了从未有过的中国色彩。今年7月,《拉贝日记》在德国柏林、汉堡和奥地利维也纳巡演,票房炙手可热。在世界顶级音乐厅易北河音乐厅上演时,当晚总计2100座的易北河音乐厅一票难求。近2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在持续20分钟的掌声中,主唱与乐队5次谢幕。巡演时,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也来到现场观看,他激动地表示:“歌剧还原了历史的真相,我代表拉贝家庭的所有成员对剧组表示深深感谢。”
强强联手、星光熠熠的“最强班底”,为这五部歌剧的精彩绽放“保驾护航”。这几年来,业内顶级专家纷纷加入到江苏歌剧创作队伍中来。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著名编导邢时苗,著名编剧冯柏铭、冯必烈都是创作的主力。演员方面,著名歌唱家戴玉强、殷秀梅加盟《运之河》,分别担任隋炀帝与萧后的A角演员。被誉为“最美男低音”的著名歌唱家田浩江,倾情主演《鉴真东渡》,为此特地剃去须发。《拉贝日记》的主创团队中,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周恩来》延安演出,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执棒……放眼看去,每一部都堪称是业界一流水准的制作。
这几部歌剧在主题表达、内容呈现上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得到了专家肯定和市场欢迎。作为国内公认的一线名家,唐建平和邢时苗均对江苏歌剧这几年的发展给出了“突飞猛进”的评价。“江苏连续多年推出多部精品原创歌剧,体现了一个文化大省的担当。五年左右时间,能推出五部大型原创作品,江苏堪称全国原创歌剧重镇!”
苏韵为底,中国故事共鸣世界舞台
用西方音乐形式讲中国故事,立中国精神,江苏这五部歌剧以磅礴气势开局,以风起云涌的大手笔,在全世界舞台上探索着民族性与世界性共融的创新。唐建平认为,江苏的原创歌剧之所以能获得世界认同,在于其所表达的理念在西方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可以说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成功实践。”
江苏原创歌剧在大胆“走出去”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江苏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和纽带。从“走出去”的成功反响来看,也给未来的文艺生产创作找到参照与借鉴,带来启迪与思索。
好的题材,是奠定一部歌剧作品成功与否的基础。一路走来,这五部歌剧的主题不断给人以新惊喜。以江苏地域文化为基础,以纵横捭阖的眼光,在蜿蜒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精心撷取素材:古老的大运河与江苏息息相关,大航海家郑和从江苏走向世界,鉴真大师从这里启程东渡,国际友人拉贝在这里拯救难民,这里也是一代伟人周总理的故乡……这些架构壮阔的主题,既是中国故事、江苏故事的生动载体,同时也有着世界表达的可塑性。
优秀的音乐,是一部歌剧的灵魂。苏韵为底,中国为魂,中西艺术融合赋予了这五部歌剧独特的艺术特色。在《运之河》中,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作为大运河的主题音乐并加以改编,颇有普契尼选择民歌《茉莉花》用于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之意。《鉴真东渡》的音乐表达,则让江苏民歌与日本及佛教音乐元素融为一台。《拉贝日记》的最后,舞台上出现了一组传统歌剧舞台上未曾用过的号角,民族音乐很好地融入其中,让这部歌剧带有鲜明醒目的中国“烙印”。
杰出的思想性,更是赋予了这五部歌剧以深刻哲思,成为承载中国价值、中国智慧的当代载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运之河》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中提炼出的历史哲思,承载着家国命运的现实思索。《郑和》呼应“一带一路”倡议,演绎了“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间的历史情谊;《鉴真东渡》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成为主旋律,对当代现实具有镜鉴意义;《拉贝日记》则用深沉的故事唤起人们对和平、对爱的追求;《周恩来》以歌剧独有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睿智坚忍、勤勉为民的大国总理形象,让初心映照现实。可以说,每一部剧都有着渗透人心、启迪观照的力量。
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舞台美术、服装、灯光,每一处细节的精益求精,都是精品创作不可或缺的一环。《运之河》在舞美、服装等舞台呈现上精益求精,不仅萧后的首饰设计均以隋炀帝墓出土文物为蓝本,舞台上还前所未有地使用了巨大的机械翻板,利用这一新颖形式表现大运河开凿的盛况。《鉴真东渡》的舞台上,采用了大量布条来创意出各种各样的舞台艺术效果。《拉贝日记》的舞台上,舞美以一段城墙砖的断裂与弥合进行陈述,这些独具创意的细节呈现,让全世界的观众纷纷对中国当代歌剧投来惊喜的目光。
“以一流的顶尖团队,体现出国际水准,这样才有资格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江苏省演艺集团董事长郑泽云如此概括。
“今夜,我要以我的歌声与世界对话。”2015年夏天,当《运之河》欧洲巡演时,扬州大学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张美林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这句话。担当“隋炀帝”B组饰演者的张美林在布鲁塞尔的第二场演出中大放异彩,谢幕近10次。
如今,不管是在“世界舞台的心脏”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还是在世界上顶级的德国汉堡易北河音乐厅,在这些全世界艺术家都十分向往的艺术殿堂里,中国人带来的不再仅仅是京剧、昆曲或者武术、杂技等传统“中国风”,而是可以熟练地使用歌剧这一西方经典的艺术样式来和当地观众“对话”。
面对《运之河》巡演的轰动,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歌剧这个形式传播,能够让欧洲的观众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的根、文化的理念。”
“带着江苏烙印、中国烙印的原创歌剧,对我们的文化走出去,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郑泽云说,“几部歌剧在海外巡演的成功,有力证明了中华文化在西方是大受欢迎的,是有市场潜力的。”
互相点燃,江苏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西方歌剧已经经历了400年发展,中国歌剧相对而言起步较晚,到现在只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曾经诞生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著名的民族歌剧。如今,做中国歌剧的当代创新可以有哪些探索方向?
近几年,国家大剧院制作了《唐璜》《卡门》《费加罗的婚礼》《图兰朵》等西方经典。“江苏原创歌剧,则试图用中国语言演唱西方音乐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在不离咏叹调、宣叙调的技法上,走出了一条具有自我特色的探索之路。”江苏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作曲家杜小甦表示。
如今,这五部歌剧攥指成拳,正拱筑成一个崭新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国内乃至全世界顶尖的音乐人汇聚起来,在这里大展身手。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本是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科班出身,然而这些年她创造的歌剧角色并不多。她说:“一部成功的歌剧,前提是要有好剧本、好音乐,但这样的作品太少了!” 而《运之河》一下子就把她吸引住了,因此决定加盟倾情演绎。
作为引进人才的江苏省交响乐团青年指挥家程晔,担任了五部歌剧的指挥。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先后参与了一百多部歌剧的指挥,而他对这五部歌剧有着更为深切的情感,“这五部歌剧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我看着他们一步步地成长,心里非常欣喜。”
在这个平台上,江苏本土青年队伍正在逐渐成长、成熟。这五部歌剧不仅为江苏留下了一部部舞台经典,更开创性地使用了A、B、C角三套阵容的配置模式,江苏探索出了一条本土歌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A角为外请的国内著名演员,B角为江苏著名演员,C角为江苏青年演员。外请演员和本土演员交替轮演,借助外力,激活内功。一批本土青年演员,逐渐由合唱团中的辅助角色,逐步成为主要角色,甚至成为AB角的演员。
“从没有想过在我人生中,25岁能演上第一部歌剧!”江苏省演艺集团青年演员仝濛,就是一位从C角向主要角色进阶的典型代表。他说,通过与这些名家的共演,既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到敬业和专业的精神,同时也在情感处理、舞台把控上学到很多,“让我们年轻演员进步很快。”
在这个平台上,江苏舞台艺术正在打通“走出去”的渠道,用更加科学的演出市场营销方式“吆喝”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实现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并非易事,它考验着艺术作品的水准,也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鉴真东渡》《拉贝日记》在美国、德国、奥地利的巡演,走的是商演模式,只卖票不送票,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真正融入了国际化的演出市场。
郑泽云认为:“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是此次票房火爆的原因之一。”《鉴真东渡》演出前在纽约展开了全方位多维度的立体宣传,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大屏被称为世界窗口,连续一周滚动播出了演出预告。此外,纽约主流媒体、地铁公交等户外媒体也纷纷刊登了演出海报,引发一股该剧的魅力热潮。
在这个平台上,江苏舞台艺术界正在由内而外激发光彩、昂扬的精神。歌剧艺术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没有一定的人才技术储备,没有优秀的创作力量与专业的制作团队,完不成这项系统性项目。江苏的艺术工作者通过这几部歌剧创作生产的锻炼,尤其是从世界巡演以及所产生的强烈反响中,都感受到了从事艺术的那份沉甸甸的尊严与荣耀。
五年来,时光荏苒,这是一段负重前行的跋涉,也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探索,更是江苏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有力冲刺。
记者 顾星欣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