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学“输血” 给教师“造血”
——记南京十二中援疆教师姜建平
早晨到达学校后先从一楼到四楼巡查全校30个班级,然后到办公室批改高三学生数学作业,第一节课之前再巡视一遍教室,接着到办公室批改高一学生数学作业,上午上3-4节数学课,下午听一节课,评一节课,再备两节课,如有晚值班、学校开会或教研组活动等,一般凌晨回到宿舍——这是51岁援疆教师姜建平的一天,平均工作时长13个小时以上。
从教30年的姜建平,是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教导处主任。去年8月,受南京市委组织部选派,他作为南京市第九批第二期援疆教师领队、鼓楼区援疆教师领队来到新疆伊宁第一中学任副校长,既分管学校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主抓高三教育教学工作,还分管学校艺体部工作,并跨年级担任高三金陵班和高一金陵班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
“每天备两个教案,思维在高一和高三之间快速切换,确实难度有点大。”姜建平告诉记者,伊宁市第一中学于2014年9月建成并正式招生,建校历史短,学生基础薄弱,教师严重不足且平均年龄不足30岁,教学科研水平有待加强。为加速学校发展,姜建平频繁奔走在伊宁市教育局和南京援疆前指之间,在伊宁市一中挂牌“金陵班”,这是伊宁一中的特色班级,也是南京和伊宁两市教育良好互动的前端。伊宁一中定期邀请南京重点中学教师来校交流指导,派出年轻骨干教师赴南京交流,今年暑假还协调组织金陵班部分学生和教师到南京参观学习,深入南京部分中学课堂听课,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发挥援疆教师作用是双向的,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无论是早练、午练、课间抑或晚自习,姜建平的身影总是很忙碌。课堂上,他秉持“合作探究、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结合的教学风格传授新知;课后,他常被学生围住解答问题。维吾尔族学生卡德尔亚库尔班江说:“姜老师既像朋友,又像父亲,生活和学习上都给了我很多关心。我的数学一直不好,但在姜老师的帮助下,我渐渐喜欢上了数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高考,金陵班40人中38人考取本科,录取率达95%,创伊宁第一中学新高,班级数学均分翻一番,许多学生的数学成绩由最初的30多分提高到100多分。
姜建平对团队建设也从未放松,他的课堂除了坐满学生,还对所有教师开放,青年教师都爱来听课取经。在学科组教研活动中,他倡导“课例培训”模式,举行“初备—上课—研课—再备—二次上课”教研活动,反复打磨课程快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在伊犁州“六校联盟”赛课中,他指导的四位数学老师参赛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数学教师井巧丽忆及比赛非常激动:“比赛前一次次模拟,我状态特别不好,是姜老师一直帮我完善。赛前一晚他还和我通话,鼓励我。因此我比赛时发挥得特别好,拿了一等奖。”
姜建平每学期至少听课60节,召开或列席各种会议80次,每天到各个部门了解教学现状,定期定点召开教学会议,集体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我希望培养一批本土的年轻教学骨干,援疆教育不仅要给一中教学‘输血’,更要给一中教师‘造血’。”姜建平说。
三尺讲台,一片沃土。由于每天到校早,姜建平长期顾不上吃早餐,加之新疆饮食偏辣不习惯,他常常忍着胃痛坚持工作,从未耽误过一天的工作,岳父病危时他也未曾请假回家。去年,他被江苏省援伊前指评为援疆工作先进个人,今年,又被评为伊犁州援疆先进教师、伊宁市优秀教师。
从南京到伊宁,跨越5000多公里,近400个日夜,姜建平早已和伊宁第一中学建立了剪不断的感情。他认为,援疆教师不仅承担帮助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使命,也是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使者。“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放到我身上,就是教书育人、传道解惑。我坚信,我和其他援疆老师一起不忘初心,逐梦前行,一定能为新疆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绵薄贡献。”姜建平说。
见习记者 颜颖 记者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