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29日讯 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今天上午,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滴水湖畔正式开幕。44位诺贝尔奖得主,21位图灵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菲尔兹奖等世界著名学术奖项获得者应邀而至,他们在演讲中回望科学人生,在论坛中分享科技前沿成功,以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为使命,共同激荡出一场“全球最强大脑”的思想盛会。
群星璀璨,泰斗云集。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环节,除了有三位“新晋”诺奖得主强力助阵外,还有两位极为耀眼的“江苏身影”——他们奔走在国际科研的最前端,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发展的坚实力量,也为江苏“链入”世界级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江苏籍诺奖得主主持“主旨演讲”——科学之美在于“分享”
“科学一直都是国际属性的,各国科学家必须彼此分享。一个人的发现,可以启发其他人有更多发现,对自己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当天上午的开幕式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副主席朱棣文做总结发言时,反复强调了“分享”,引发全场共鸣。他说,在基础科学领域,特别需要“分享”,没有一个国家能在科学领域垄断。这位活跃在世界科学前沿的“大咖”作为开幕主持嘉宾,以流畅的英文表达、开阔的国际视野、锐利的科学视角,串联起“高含金量”的开幕演讲环节。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能源部前部长朱棣文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任美国能源部部长的朱棣文,其实与江苏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感联结”。朱棣文虽然在美国长大,但从小父母就告诉他们兄弟三人:“你们是中国人,你们的家乡在苏州的太仓,很多亲人都在那边。”致敬科学家,传承科学精神,在太仓,有一所以朱棣文命名的小学——太仓市朱棣文小学。2017年8月,朱棣文携夫人来校访问,并留下英文题词,意为:“小学是人生第一所学校,是获得知识的重要一站,愿所有的人在这里学会热爱学习。”这不是朱棣文第一次谈到“热爱”对于学习的重要,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他曾对学子们有过类似的建议:“生命太短暂,如果想有所成,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在贝尔实验室,朱棣文与数名同事共同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1997年,他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果现场有年轻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这将是我终身难忘的时刻。”当天上午10时20分许,朱棣文带着这份期待,开启主旨发言,也拉开了活动的首场主题论坛“光子科学与产业论坛”的帷幕。接下来的3天会期内,多场主题论坛将陆续展开,关注生命科学与产业、创新药研发和转化医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此外,特别论坛为杰出青年科学家和世界顶尖科学家搭建了深度互动的平台;各国科学家还将在圆桌会议上围绕创新发展畅所欲言。
“南京人”饶子和分享新成果——成功分离出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
开幕式后接受采访时,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提到,想把祝福和掌声献给到场的中国及华裔科学家,特别是不久前解析了非洲猪瘟精细三维结构的饶子和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罗杰科恩伯格“点赞”的这位科学家,正是位地地道道的江苏人。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饶子和
在主题演讲中,饶子和分享了在非洲猪瘟病毒结构与疫苗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近一年来,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呈现愈演愈烈趋势。饶子和团队成功分离出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他手持一个黄蓝紫三色的非洲猪瘟病毒整体结构模型说道:“这是在原子结构上第一次看到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这么大的一个病毒微粒,尤其是P72的微粒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疫苗的设计。”让饶子和尤其自豪的是,他的团队成员,他的博士生和同事,很多都是30岁以下。
饶子和院士生于南京,毕业于南京市第一中学。虽然十几岁时他就离开了家乡,但对家乡的感情非常深,作为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这些年他经常到江苏的高校、医院、省疾控中心等开设讲座或者进行学术交流,两届江苏发展大会他都欣然受邀参加。他曾经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去的地方很多,但不管身在哪,我都会关心家乡发展,也很想为家乡作点贡献。”
就在本次大会的前一天,28日上午,饶子和还在南京参加了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仪式,并受聘为生命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他表示,生命科学的发展是当前的大势所趋,现代的医疗要用现代的手段,东南大学可以借助自身的工科优势,以及附属中大医院等医学资源,深耕生命科学研究,希望东南大学能从众多高校中异军突起,把生命科学学科做成“一流”。
三位“新晋”诺奖得主——望向遥远星空,也关怀地球村的“小确幸”
科学犹如座座灯塔,照亮人类未来发展之路,而顶尖科学家无疑是站在塔尖上的瞭望者。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现场,三位2019诺奖得主轮番演讲,向观众展示了充满无穷想象力的“宇宙图景”,论道生命与科学。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米歇尔马约尔
2019新晋诺奖得主米歇尔马约尔在演讲中向全球科学家抛出提问:“在探测行星过程中,有没有哪个行星上会存在生命?”“1995年,我和迪迪埃一起发现,某个星体光谱信号的改变周期只有4.2天!”马约尔演讲中说到,后来的科学研究又进一步发现,这个被命名为51 Pegasi b的行星具有与木星差不多的质量,但又有很多差异。这开启了天文学科中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而马约尔也因此荣获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科学界已经检测到了4000个行星系,而越来越多“骨骼清奇”的新行星也不断被找到——它们有的运行周期只有一天,有的质量是地球的1倍或10倍。而关于宇宙中是否还有生命这个“灵魂拷问”,他期待,在今后几天里可以与青年科学家们继续深入交流。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戈塞门萨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威廉凯林,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格雷戈塞门萨在主旨演讲中和与参会者分享他们的最新发现。“调控低氧诱导因子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突破口。”塞门萨说,缺氧的一个关键生理反应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升高,EPO会使骨髓增加红细胞的生成,当身体中的氧水平降低的时候,EPO水平会升高。他表示,抑制癌症、视网膜病变或激活贫血、心血管疾病的新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
凯林和他的团队则发现氧气感应机制及其工作原理,进一步发现低氧诱导因子-2α的抑制是抑制肾脏肿瘤的必须充分条件。演讲中凯林介绍,去年12月,全球首个利用低氧诱导因子原理开发的肾性贫血治疗创新药罗沙司他胶囊在北京上市。最新临床试验表明,低氧诱导因子-2α抑制剂对癌症治疗有良好效果。
记者 沈峥嵘 蔡姝雯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