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徽商、徽菜、徽墨、徽派建筑…… 徽州,为江南贡献独特文化因子
2019-10-24 06:5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 宁  
1
听新闻

  “家在江南”主题采访组10月12日走进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市古称徽州,提到徽州,人们往往就会想起以臭鳜鱼为代表的徽菜、以“胡开文”为代表的徽墨,还有以“四水归堂”为代表的徽派建筑,当然还有名满天下的棠樾牌坊群和走南闯北富甲天下的徽商。在江南文脉中,徽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都在贡献独树一帜的文化因子。

  在人们印象中,“江南”往往是指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然而,若以“文化共同体”来定义江南,徽文化的创造者、践行者,无疑是与地域意义的江南人水乳交融的。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王习胜对记者说,如果“江南人”这个概念包含了活动于江南的人,那么江南文脉中肯定有徽文化,而且由于徽文化的独特性,徽文化在江南文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回首千年江南文脉,衣食住行中,都可见徽文化独特的贡献。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从新安江走出的徽商,依靠水网从事长途贩运,足迹遍布全国,也把徽州文化和徽州的审美带到四方。在今天许多江南园林中常见的徽派砖雕、江南民居中高高的马头墙便是典型例证。

  而说到徽派建筑元素,就不得不提到“四水归堂”的徽派住宅布局,斗山街保存完好的杨家大院就是典型代表。当地文保管理员介绍,“四水归堂”是安徽江南民居独有的平面布局方式,其建筑风格来源于徽州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学思想,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寓意“水聚天心”,故称“四水归堂”,天井下有暗渠通到自家的田里,由于中国人有以水为财的文化含义,所以也就有了“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

  徽州文化能保存至今,与黄山市的文保工作紧密相关。黄山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85处,其中国保31处、省保93处,不可移动文物8032处、中国传统村落92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53家。为了能让典雅的徽派古民居成为“活着”的文物,黄山市通过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徽州古建筑保护等一批重大工程,实施101个古村落和1325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467幢,打造新型业态19类964处,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歙县古城西侧不远的棠樾牌坊群,既是徽派建筑的经典之作,也是徽州人尊崇程朱理学的形象写照。在王习胜教授看来,“程朱理学是一套被教育者灌输、被受教育者践行的道德规范,而棠樾牌坊群正是这种文化在道德领域中践行的标志,它要体现的就是程朱理学所主张的忠孝节义。”

  在胡开文墨厂,第九代传承人、厂长程国胜至今依照传统方式制墨。他对记者说,“文房四宝”有两项与徽州有关,徽墨自不必说,歙砚更是砚中精品。除了这些,徽州的文化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贡献了徽派盆景、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州版画以及徽剧、徽菜等徽派文化。

  今天,徽州的文化瑰宝依旧有人传承。在屯溪老街的一隅,屯蒙学舍书院已办了6年。院长舒少菲女士告诉记者,书院除了讲学传统文化,还特别开设徽文化系列讲座,如徽州茶道、徽州楹联文化、孝亲文化、宗族文化等,今年还受邀去联合国总部进行徽文化展示与交流。

  未来的徽州会有怎样的惊喜?走进由台湾著名设计大师姚仁喜先生领衔设计的黄山市城市展示馆,不规则墙体和超大落地玻璃幕墙的组合,彰显出诗仙李白“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的意境,而进入特殊的“六面体影厅”,人们宛如登上宽敞的“飞毯”,在虚拟世界穿越古今未来,饱览徽州的自然、人文、历史。而在不远的将来,黄山中心区西部,一座融合古典粉墙黛瓦、融合现代建筑艺术的新型文创小镇,将为古老的徽州插上想象的翅膀,成为传承、创新徽文化的又一个新起点。

  记者 徐 宁

  视频:赵亚玲拍摄 曹凯琪制作

标签:徽州;江南;黄山市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