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11日讯 玉环为龙身,外围雕龙首,直径1.2厘米,距今5500年至5300年间。9日在常州召开的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上,一只小小的环形玉龙引发来自中国社科院、浙江考古所、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等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关注,这是目前已发现江南地区时代最早的“一条龙”,它见证了龙文化发源期中华大地各文化圈的交流融合,而它的出土地青城墩,则为良渚文化的源头再添力证。
青城墩考古是国家文物局重大考古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的组成部分。考古领队、常州市考古研究所郑铎介绍,青城墩是一个东西长105米、南北宽45米、高6米的大土墩,由人工堆筑而成,土墩外有两重环壕。2017年,为配合漕上路工程建设,考古人员对青城墩展开了抢救性发掘,证明其中心土墩从崧泽文化晚期延续到良渚文化早期,发掘出墓葬18座、房址6座,出土了石锛、石钺、陶大口缸、陶鼎、陶豆、玉珠、玉管、玉璜等文物,其中71号墓中出土了这件玉龙,它当时被放置在墓主人的胸前,很可能是一件饰物。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距今5500年前后,龙文化在辽宁的红山文化遗址、安徽的凌家滩遗址等地普遍存在,均呈“C”字形,考古界普遍认为,龙文化的传播是各大文化圈交流融合的见证。今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最兴盛时已到良渚文化晚期,在良渚文化早期,最兴盛的地方不是浙江北部,而是江苏南部。当时正从平等社会向阶层分化演进,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文明起源和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城墩的墓葬已明显表现出这种社会分化。
在环太湖流域,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一脉相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它们之间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一个族群繁衍生息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在青城墩遗址上,这两种文化类型“无缝对接”,中间没有断层,为良渚文化的源流再添力证。
那么玉龙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呢?省考古所所长林留根认为,简单地说,龙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物,与人的信仰有关,当时的人用珍贵的玉石,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玉龙,因此可以说玉龙在那个时代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拥有龙就成为了神的代言者,这与后世的龙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