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蝎子、蜘蛛的你,第一反应是不是尖叫?然而,它们祖先竟然还有点萌,拇指大小的身体,头上长着好多“脚”,还有一双卵形大眼。不过,嘴边的一对“小钳子”暴露了真正身份——螯肢动物。9月1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对五亿年前最早的螯肢类化石的研究在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为螯肢动物的起源提供了新证据。通讯员陈孝政
记者 周海燕 于丹丹
将螯肢动物的起源时间提前了3千万年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蚊、蝇、蝴蝶、蜘蛛、蜈蚣以及已灭绝的三叶虫等。全世界约有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存动物种数的80%。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现生的节肢动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螯肢类以蝎子、蜘蛛、蜱螨、鲎等为代表;另一类是有颚类,由多足类(以蜈蚣、马陆等为代表)、甲壳类(以虾、蟹等为代表)和六足类(以昆虫为代表)组成的。
约5亿4千万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出现了一次“寒武纪大爆发”,绝大多数节肢动物类群已经起源甚至发生辐射,但螯肢动物在寒武纪是否已经起源一直不是很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法国籍博士后塞德里克阿里亚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同行合作,在寒武纪中期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中发现了一种莫里森虫的新物种,代表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类节肢动物。
这项研究将螯肢动物的起源时间提前到了5亿年前,比之前发现确认的螯肢动物化石提前了约3000万年。
别看它是大眼萌物,狠起来却能徒“手”撕猎物
“5亿年前,加拿大布尔吉斯一片汪洋,只有拇指大小的莫里森虫,静静等待,一旦有小幼虫、蠕虫游过,它伺机而动,用钳子快速抓住,送进嘴巴……”化石的发现,也让5亿年前,莫里森虫的生活展现在古生物学家们面前。
南京古生物所专家告诉记者,尽管只有拇指大小,但莫里森虫很可能是凶猛的捕食动物。它长有一双卵形大眼睛、具长步行肢,其“多功能”头部长有多对附肢,分别执行感觉、抓握、粉碎和咀嚼功能。
最重要的是,莫里森虫在其口部前方发育有一对小型的钳状附肢,称为“螯肢”。这对典型的附肢使得蝎子和蜘蛛等节肢动物能够击杀、夹持和切碎猎物,也因此将这类节肢动物命名为“螯肢动物”。莫里森虫标本展现了确凿的“螯肢”特征。
此外,莫里森虫身体后部的附肢上具有三片鳃一样的构造,这和螯肢类身体后部成对的特化呼吸器官“书鳃”或“书肺”相似。这进一步表明,莫里森虫尽管是原始的螯肢类,但和现代的螯肢类在形态上已相当接近。
那么,莫里森虫吃什么呢?有科学家认为,莫里森虫可能就以三叶虫为食。当然,莫里森虫也有天敌,它的某些更大块头的螯肢同类就会捕食它,反正在5亿年前的海底,生物们互相把对方作为食物。